《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关键词分析:“生物多样性”和“鸟”出现0次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6-17

 近日,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旨在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指导各地做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相关工作。


笔者拜读了这部指南,以下是一些数据分析。


全文一共44页。


1、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出现频率:0次。


2、关键词:“生物”,出现17次。如:


人工湿地:指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人为地将低污染水投配到由填料(含土壤)与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协同作用使水质得以改善的工程。或利用河滩地、洼地和绿化用地等,通过优化集布水等强化措施改造的近自然系统,实现水质净化功能提升和生态提质。


3、关键词:“动物”出现1次。在上面的“人工湿地”的定义中。


4、关键词:“植物”出现124次。如挺水植物的种植、水生植物


5、关键词:“多样”出现2次;


6、关键词:“微生物”出现7次;


7、关键词:“清淤”出现6次,如【4.3.1.1 生态滞留塘的运行与维护】每季度检查生态滞留塘沉积物淤积情况,一般淤积深度超过50 cm时应及时清淤,污泥处理与处置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60中的有关规定。


ab6ea14f-753f-45a5-9ed0-f135608e9b94.png


8、关键词:“塑料”出现3次;


9、关键词:“防渗”出现38次,“防渗层”出现14次,如:


10、关键词:“底栖生物”,出现1次:


【2.2.5.1 潜流人工湿地】b)当对脱氮除磷有要求时,可采用生物调控措施,如将区域内沉水植物盖度提升至大于70%,并合理配置鱼类、底栖生物等,强化处理效果。


11、关键词:“鸟”,出现0次。


从这份文件也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在政策中主流化还是任重道远。比如,清淤,并未对于底栖生物予以考虑;现在许多地方对于湿地清淤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动辄搞清理工程,却事先不要求做任何生物多样性评估。


20200706112018_2782.jpg

来源:微博网友Rachelwu

 

比如2020年7月4日,辽宁葫芦岛市网友Rachelwu在微博公开发声,反映自己所居住小区附近的五里河河道大桥至海翔桥段,挖掘机正在大规模清理芦苇和淤泥。跟以往一样,挖掘机所到之处,芦苇连根拔起,原本翠绿茂密的河道两侧顿时一片狼藉,芦苇没有了,青蛙和水鸟的家也没了,剩下几只侥幸逃生出天的水鸟面对被毁家园,在水面茫然无措地寻找着啥。“如此清淤,河底生态是不是被破坏了?这么大规模的清淤,究竟是生态修复还是生态破坏?” 该微博网友几天前下雨时在这一带碰巧曾路遇过一只大蟾蜍,那时河岸芦苇湿地还完好,大蟾蜍见人也不太惊慌,而是慢腾腾进了湿地躲藏。


类似辽宁葫芦岛市河道清淤、公然成规模破坏河道生态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而是近年来时有所闻。


去年夏天6月底,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湿地也同样出现了因河道清淤收割芦苇、破坏湿地生态而被观鸟爱好者叫停的事。当时北京的观鸟爱好者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叠水花台一带观察到:因为芦苇被粗暴割倒,东方大苇莺面对突然轰然倒塌的鸟窝恋恋不舍;正在繁育期的黄苇鳽不仅窝散了,鸟蛋被冲跑了,连已孵化出来的幼鸟也不知被粗暴收割芦苇一事带到哪儿去了;大杜鹃而对鸟蛋被毁,只能绕树惨叫……


对依赖河岸苇丛生存的鸟类、蛙类、蜻蜓等生物而言,这样“强拆”式的清淤收割,堪称家破鸟虫散、流离失所,完全就是一场生态灾难。经北京10多位生态爱好者和媒体公开发声。


绿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一直强调,目前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国家科学教育仍然不足,人们对环境保护法并不十分了解。生态景观,特别是湿地,不仅仅只是一片水体,也是所有生命的有机结合。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这是一个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进行的综合研究。大规模和大面积研究分析仍然不够具有包容性。人们必须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


另外,防渗也是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有机体。 水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作为饮用水重要来源,更是该“生命有机体”之要脉。以北京为例,北京的许多当地物种在整顿和清理过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年间,对翠湖湿地进行的疏浚挖出了一英尺长的淡水贻贝;在圆明园进行的防渗处理也使得无数土生小鱼被“清理干净”。这些做法远非真正的科学精神!


企业微信截图_16238118922268.png


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环境之一。《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Ramsar CoP13)将于今年10月21-29日在迪拜召开。小微湿地(Small and Micro Wetlands)保护与管理,将是此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不低于8亿亩湿地”的目标,这是2020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过去的城市化进程中,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如何保护人口稠密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加强城市湿地保护?


涉及到包括人工湿地在内的标准、技术指南之类的文件,亟需认真学习、树立生态文明的正确思想,要理解山水林天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这份指南,在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未引用任何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标准或规程文件。


很快,今年金秋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将在中国举办,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努力,世界瞩目。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愿景,这个“自然”不光是植物、人类喜欢的植物或整整齐齐的景观。生物多样性亟需纳入政策主流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文/Xiaoai 审核/绿茵 编/Angel

绿会融媒收稿日期 | 2021-6-16


【拓展阅读】

粗暴式河道清淤应止!绿会研究室向辽宁葫芦岛发出呼吁(2020/7/5)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13042.html

周晋峰:建设、拆除和疏浚清淤工程,都应遵循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监测标准(2020-07-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819154082324374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16225.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生态 生物 湿地 多样性 关键词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