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科协界别提案呼吁:把好中药饮片入口关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1-10

  近年来,中医药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然而,中国式解决办法离不开中医药。上海“两会”召开在即,上海市政协科协界别提交提案呼吁:把好中药饮片入口关,尽快改变“吃不到假药,但也吃不到好药”现状。

  中药“药力”难以有效提升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药材主要以野生为主;40多年来,随着中药材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全国近200种中药材实现了野生变家种(超过100种中药材以栽培为主来满足市场需求),占临床常用的约300种中药饮片一半以上,其中临床用量最大的几十种中药材,几乎全系人工栽培。这一方面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上海市政协科协界别委员们调研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各种膨大剂、催熟剂等生物调节剂大量使用,不少中药材达不到野生状态下的应有生长年限就可获得高产而被采收;各种农药不合理使用及仓储中实施硫黄熏蒸等,中药材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严重;非道地产区盲目扩大及种植管理不地道,使道地中药材数量减少……这些都影响了中药的“药力”和安全。

  而从当前上海市场看,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种植的绿色中药材,因对地理环境要求高,生长年限长、产量低,要与充斥市场的“普通”中药材进行竞争,根本不具备优势,形成“劣币驱逐良币”之势。同时,由于上海市药监部门执法严格,企业造假的代价沉重,遂使本市饮片市场出现患者“吃不到假药,也吃不到好药”的局面。

  此外,根据上海市的执法要求,本市供应的绝大多数中药饮片品种必须是上海的中药饮片厂在上海本地切制加工,即不允许“客片”。由于上海饮片厂购进的是在原产地净选干燥后的中药材,要进行切片加工,必须再经过润、蒸、煮等程序。这样一来,一方面,不可避免会增加能耗和污染,增加企业成本;另一方面,饮片化学成分损失,饮片质量下降,药理功效变异,必然给中医临床疗效带来影响。

  “优质优价”精准调控

  提案认为,首先应探索建立合适的中药饮片采购机制。建议医院可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选择和确定中药饮片的产区及生产基地、生产和炮制工艺、整体质量参数等要求,通过专门信息渠道发标,由饮片厂商竞标承揽,从而实现产品质量有保障、可追溯。还可尝试建立第三方采购平台,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借鉴西药带量采购的部分做法,对接道地产区政府、企业,结合精准扶贫、定制药园建设,实现优质中药材的供应。“目前,上海药材公司为做好优质药材生产供应,在山东、辽宁分别建立了丹参、林下参栽培生产基地,建立了全程溯源技术体系,并为全国同行业关注,可资借鉴。鉴于中药材品种繁多,可先行对本市临床用量较大的20种左右的大宗药材,试行新的产销对接模式,以积累经验,逐步扩展。”提案特别指出。

  其次,应实施中药饮片“优质优价”的精准调控机制,取消饮片价格齐涨普涨做法。可通过产销学研部门通力协作,在国家药典标准等基础上,建立优质上海市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团体标准,如纳入产地、生长年限、溯源情况、“三无一全”(无硫加工、无黄曲霉毒素、无公害和全程可追溯)等指标,对其实施“优质优价”的政策倾斜,引导饮片厂采购优质中药材进行饮片加工。这不仅能缓解医保费用过快上升,更将促使产销企业的质量理念,由“合格”向“优质”的转变。

  同时,提案建议进一步放开中药饮片的异地初加工。除《中国药典》规定的可以直接进行产地加工的中药饮片品种目录,2018年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增加规定丹参等26种中药饮片,可以施行原产地加工外,在此基础上,再增加白茅根、甘草、黄芪、当归、郁金、枳实、枳壳、槟榔、莪术等品种,允许上海中药饮片企业在药材主产地设立中药饮片厂,在当地进行中药材净制等初加工,并取得上海药监部门备案后,在上海市开展销售。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sast.gov.cn/view/36/25663.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药材 中药饮片 rdquo 饮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