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的早期症状及治疗方法

周顺 2021-08-27

 脑性瘫痪是指小儿脑组织在发育尚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形成以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它是一种非进行性、不可逆性的病变。

    脑瘫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任何原因造成胎儿及小儿脑组织缺血、缺氧、受伤或中毒,都可以引起脑损害,从而导致脑性瘫痪。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其实很明显,只要家长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脑瘫的蛛丝马迹。
    1 在新生儿期,患儿表现出对周围一切都没有兴趣,反应性很差,动作明显减少,就连吸吮能力都很差,经常出现呛奶。如果请医生检查,还会发现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减弱,或根本不出现。
    2 到了婴儿期,孩子出现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等表现,如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竖立抱起时双腿伸直内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上肢肘腕关节屈曲及手经常握拳而拇指内收。主动运动少,5个月后仍不能主动伸手抓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总用一只手去抓取。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
    3 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许多行为能力,如有异常很容易被发现。患儿肢体运动障碍,不会走路或走路姿势异常,如脚尖着地、剪刀步态、跛行、不能下蹲等,手的运动不灵活,不能用手取物或者总用一只手去拿东西;出现智力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或语言障碍,或有视力异常、听力减退等。出现认知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兴奋多动或孤独脆弱等。有的脑瘫患儿出现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及强直、震颤等。
    脑瘫患儿一旦早期确诊,及时进行康复治疗的有效率可达100%。治疗采取以功能训练为主,辅以药物、针灸、按摩、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措施。采取Vojta诱导疗法或穴位按摩,反射性翻身及腹爬对小婴儿尤为重要,幼儿可用爬梯、斜板、站立架等练习,痉挛明显者可增加上田法对上下肢及肩骨盆进行手法训练减轻痉挛。按摩、功能锻炼应持续进行。针灸主要采用头针、刺激运动区及感觉区,必要的药物治疗如神经节甘酯、神经生长因子、复方丹参对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有帮助。脑瘫患儿的早期治疗和功能训练是决定今后发展和预后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要进行视力及听力障碍等合并症的治疗,对合并癫痫者或脑电图有痫样放电者应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癫痫药,因抽搐发作可加重脑损伤。对已具有高危因素的小儿来说由于婴儿期是脑的发育速度最快、脑的可塑性和脑的功能代偿性最强的时期,所以早期干预、早期康复使脑瘫得到有效防治,是保护高危儿健康,减少残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