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传染病?保持清洁是关键!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9-09


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传染病?保持清洁是关键!


本报记者  燕声


国家气候中心公布的我国2021年夏季(6-8月)天气气候特征显示:今年多雨区主要在北方,极端降水显著增多。不久前,北京、河南、湖北、陕西等多地出现局部暴雨。部分地区降雨量突破了历史极值,强降水频繁侵扰我国造成多地水灾。古语云:大灾之后有大疫。那么,为什么洪涝灾害极易造成传染病流行?主要流行的传染病有哪些?如何预防?近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健康科普云讲堂直播活动,特邀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卢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洪灾破坏自然环境,公共卫生设施受损


历史进程告诉我们,每一场重大自然灾害之后,常会伴随传染病的流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刘起勇介绍,自然灾害过后,尤其是像洪涝灾害等污染性较强的灾害之后:


一是原有的公共卫生设施遭到了破坏,人类为预防疾病流行建立的“保护伞”失去了作用。


二是水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能够传染疾病的病媒生物数量、分布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传染病流行的机会。


三是灾区群众的居所被毁坏,受灾居民往往会被集中安置,人群之间及与环境危险因素接触机会增加。


另外,洪灾还使人们的饮食饮水卫生状况恶化、生活环境污染,这些因素的叠加往往会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洪涝灾害之后,受灾人群会遇到重重考验。卢联合说,由于原有的生活设施和环境被破坏,人们首先会遇到饮食问题,被污染或不新鲜的饮水和食物会导致肠道传染病,如食物中毒、痢疾等。其次,由于洪灾后积水比较多,会造成蚊虫的广泛繁殖,蚊虫叮咬后可能会传播疟疾、登革热等。另外,在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如果人们接触到被血吸虫污染的疫水,还会造成血吸虫病的流行。因此,接触水时要穿防水靴等。另外,传染风险较高地区的人群可以咨询疾控部门,是否需要服用预防性的药物预防血吸虫病的流行。


需要注意的是,痢疾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它主要由人体感染痢疾杆菌引起,痢疾杆菌主要存在于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上,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少量的痢疾杆菌进入体内就会发生感染,儿童感染痢疾杆菌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痢疾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脓血便,早期可能是稀水样便。判断痢疾最重要的一个症状是:里急后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立即就诊。另外,痢疾不仅会在洪灾后发生,每年的夏秋季也较为高发。

 

 呼吸道、肠道、虫媒等传染病常威胁灾区居民健康


具体来说,洪灾后易发生的传染病可分为几大类。刘起勇介绍:


一类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受灾人群的集中安置生活,增加了相互之间接触传染的几率。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较为相似,自我鉴别和判断的难度较高,一旦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所在。


第二类是肠道传染病,常由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引起,如前文提到的痢疾。


第三类是虫媒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洪涝灾害发生后,水体面积扩大,积水坑洼增多,易孳生蚊虫,靠蚊虫传播的乙脑、登革热也可能因此扩散。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由于洪灾期间自然环境的改变,包括温度、湿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影响了病原体、传染源、传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发生期间灾区群众居住条件差、饮食不规律、精神心理压抑,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及灾区卫生防病措施被损害等均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因此,洪灾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我们看到,洪灾之后流行的传染病有些是属于接种疫苗后被控制的疾病,那么,是不是接种疫苗后就不需要有所警惕了呢?刘起勇强调,有些疾病仍不可掉以轻心。如麻疹在一些区域还有流行,外部输入的风险也仍然存在,还需要注意防范。而如同脊髓灰质炎这样已经消除的传染病则不会造成流行。当然,目前针对传染病大多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公众大可不必恐慌,保持饮食规律营养、心态积极平和,科学应对就能有效预防传染病。

 

生活环境、饮食等方方面面都应保持清洁卫生


科学应对传染病,重在掌握切实可行的方法。洪灾之后,首先要保证水源安全卫生。刘起勇说,不管是饮用水还是生活用水都要用没有污染的水源。判断水源是否安全,一般会做三方面的检测:


一要看是否有致病微生物。


二是看有没有杂质。


三要看是否有化学污染。


受灾居民应多留心相关部门的通告,及时知晓生活区域的水源是否安全。


再有,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也非常重要。卢联合说:


第一要做到居室内外保持清洁,不能有杂物、污水、淤泥等。


第二要在环境清洁的基础上要做好消毒,因为即便是较为清洁的空间也难免会存在某种病原体。消毒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用于日常消毒的消毒剂浓度有效氯为500毫克/升。另外,75%酒精可用于电器等的消毒处理。


第三要防排泄物污染,如痢疾患者排泄物中会有大量的痢疾杆菌存在,排泄物污染水源、食物等会造成严重的肠道传染病,抽水马桶能很好的解决排泄物带来的传染病风险。因此要注意排泄地点集中,切不可随地大小便。必要的情况下,还需采取消毒措施,排泄物消毒需要用有效氯为5000毫克/升的消毒剂做消毒处理,这样才能确保人群生活环境的卫生,降低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另外,还要防止病从口入,卢联合介绍,食物的清洗一定要用干净的水,在不能确保水源是否安全的情况下,要避免使用生水,用烧开的水晾凉后清洗食物更为安全。此外,洪灾后如果冰箱不能保持正常运转,要保证不要吃剩饭、剩菜,否则可能会出现食物中毒。在选择食物时也要评估食物是否已经变质。


最后,水灾发生后可能会出现大量被淹死的家畜家禽,刘起勇说,一定要避免食用家中因受灾死亡的动物,这些动物尸体也不可随便丢弃,需进行深埋处理。遇到顺水飘来的动物尸体也要及时报告动物防疫部门,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当前,在做好洪灾后传染病预防的同时,还要防控好新冠肺炎疫情。卢联合说,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关键在于环境通风,因此,做好通风是一个有效措施。此外,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要戴好口罩。更为重要的是要特别注意手卫生,做好手部清洁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编辑 || 燕声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来源:cpma_wpt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平台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E4Njk5MQ==&mid=2736142515&idx=1&sn=663dcc82e2b10cfb59d045ac2a3ed5a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