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多样性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0-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路径与机制,为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样本、中国智慧。

    绿孔雀,比大熊猫还珍稀的野生动物,5年间在主要栖息地云南,种群数量从56只增长到了130只左右。

    亚洲象,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0头左右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头。

    高黎贡球兰、白旗兜兰,一个个极小种群植物,在人们的呵护中得以保存、增长。

     这是今天的云南,仅去年一年就发现新物种、新记录种235种。

    这也是今天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有高等植物3.6万余种,居全球第三。

    生物多样性丧失一直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而无论是出席国际会议,还是国内考察,推动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关切。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探索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路径与机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并设立10个国家公园试点。

    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区,遥感卫星、无人机和地面设备,搭建起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网络,24小时监测试点区里的旗舰物种。

    试点以来,不仅东北虎豹野生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试点区的其他野生动物也明显增加。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我国还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海域面积的4.1%。

    在云南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种群迅速扩大。

    今年4月一群亚洲象离开传统栖息地北上,途经云南三个市州44个村组,行程600多公里。

    一路上当地政府和百姓对亚洲象倍加呵护,在历时110多天后,这群亚洲象平安返回传统栖息地。

    今天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稳步推进。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了所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保护修复,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通过扩繁和迁地保护,向野外回归了206种濒危植物,一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初步摆脱了灭绝风险。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

    如今,广袤的国土上,绿意盎然,森林覆盖率超过23%。

    生物多样成就生态之美。

    今天的中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来源:央视网、央视《新闻联播》

来源:gh_20bf5086aa10 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订阅号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MTI1Nzk2NA==&mid=2247486590&idx=1&sn=e2bc306e95d2e7abb9531dfb290d6ff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