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央企“杀手锏”集体亮相!

涂媛 2021-10-2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此次成就展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通过1300多件实物、200多件模型等,重点展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现场共分总序、百年回望、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农业科技、社会发展、区域创新、开放合作、科普等12个展区。今天,小新带您探馆展览会场,一起揭秘中央企业的尖端科技“杀手锏”。

01

 上天入地下海 大国重器印下中国足迹 

“十三五”期间

国产大飞机、“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

一批批大国重器

将中国人的足迹印在海陆空天

抢占战略高技术领域的制高地

探月问天,一览宇宙无穷奥秘

以中国空间站、祝融号火星车、玉兔二号月球车、“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为首的“航天重器”齐亮相。探月工程展区与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展区,展示了中国航天工程在技术上、科学上取得的突破与成果,体现了“十三五”以来中国航天创新发展的辉煌成就。

鲲鹏展翅,国产大飞机逐梦蓝天 

在重大专项展区,1:10运20飞机、医疗转运方舱、抗疫物资、车辆、直升机等模型亮相展台,并有1:1运20飞机半剖舱段模型在大飞机专项展区进行展出。

运-20飞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00吨级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飞机执行了国内外重大演习/演训任务,承担了驰援武汉、多国抗疫物资援助,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彰显了大国形象与担当。

5G加持,数智试飞跨越式发展

中国移动加快数智试飞,推动航空事业跨越式发展,联合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打造5G智慧试飞项目,成立首个航空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造全国5G+航空应用第一标杆。试飞数据传输效率提升6倍,节约成本46%。

探秘深海,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展览现场,“奋斗者”号等大国重器精彩亮相。屹立展馆外场的“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实尺度潜水器模型,吸引大量观众驻足参观。

中国船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提升载人深潜总体技术水平,在国产化率、下潜深度上均实现了重大突破,推动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促进了我国深海装备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盾构入地,地下工程装备创新蝶变 

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直径16.07米,盾构机整机长150米,总重量4300吨。它攻克了常压换刀、高效大功率泥浆环流、高精度开挖面气液独立平衡控制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超大直径、超长距离、超深覆土等隧道施工难题,成功用于北京东六环高速隧道(单向3车道)改造工程。

“京华号”开挖直径从“十二五”期间12米级提升至“十三五”期间16米级,是世界第三大开挖直径盾构机。它标志着我国超大直径盾构机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生动案例。

02

“压舱石”装备 端牢能源安全的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

要发展实体经济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展会上,多家能源央企带来了

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黑科技

核电领域高端制造业的“国家名片”

华龙一号

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由中核集团、中广核、东方电气等企业打造的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

新一代人造太阳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也是我国消化吸收ITER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球形燃料元件

球形燃料元件是高温气冷堆固有安全的重要基础。中核北方高温气冷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线设计能力为年产30万个核燃料球,是世界首条、也是唯一一条具有工业规模的球形燃料元件生产线。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

在重大专项展区,中国华能携全球首个四代核电高温气冷示范堆精彩亮相。

20万千瓦的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是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是全球首次将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商业化的示范项目,具有第四代反应堆主要技术特征,对引领我国核电技术进步、占领世界核电技术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任何情况下不会出现堆芯熔毁)、系统简单、发电效率高、用途广泛等特点,可为助力国家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性、行业性关键技术,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

“国和一号”实现核能技术跨越

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重大专项展区,由国家电投、东方电气等开发的“国和一号”核电机组作为大国重器向公众展示。

“国和一号”是我国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型号,是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安全水平相比二代核电机组提高了100倍,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大约120亿千瓦时,可满足超过2200万居民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过900万吨。

“国和一号”累计形成知识产权成果超7611项,填补了我国核电产业的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推动了我国核工业发展水平,带动了我国核电技术实现了从“二代”到“三代”的跨越。

创新推动传统能源转型

环保高效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

国家能源集团本次参展的“高效灵活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研制及工程示范”项目,投产后,机组能耗、发电效率和环保指标创造了660MW等级机组一系列世界之最,发电效率达48.11%,实现污染物排放水平远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该项目也成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66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

钻探采集全能的石油技术

在中国石油展台上,玛湖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全息投影展示了中国石油在准噶尔盆地十亿吨级特大型整装砾岩油田勘探开发情况。

自动化钻机通过创新人机交互操控技术,实现一键操作控制多设备联动、井口关键操控流程自动化作业,大幅减少钻机操控作业人员,显著提升钻井作业本质安全,有效缩短辅助作业时间。

高精度油气测井技术与装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微电阻率成像仪器在塔里木盆地创造了8882米超深井测井纪录。

室外展览区,中国石油高精度物探技术装备重磅登场。其中高精度可控震源是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规模化应用的宽频地震信号激发源,分布式光纤传感地震仪可实现万米超深井和250°C高温井下作业、超高密度观测,填补国内空白。

中国石化机械公司大功率全电动成套压裂装备,在涪陵页岩气田实施国内首次全电动压裂24小时连续作业,创造国内页岩气单井单日压裂段数最多等多项纪录。

国家管网长输油气管道检测机器人能够针对管道本体缺陷进行检测、定位和量化评价,通过定期检测并针对性维护,可有效预防管道失效事故,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障油气输送安全。

新能源领域不断突破

三峡集团牵头组织研发和建设的国内首个海上浮动式风机——三峡引领号模型登台展示,体现了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套的系统装备技术成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03

 从疫苗药物到芯片器件 微观科技凝聚大国智慧 

保护生命的疫苗

把握行业命脉的关键元器件

承载海量运算的芯片

在目力所不及之处

凝聚着央企国家队的创新成就

抗疫“全明星”阵容参展

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领衔的央企科技抗疫先锋队、主力军,携“全明星”成果阵容参展。

1个“特异性”治疗方法

通过成熟的血浆制备技术,中国生物研发制备出新冠康复者恢复期病毒灭活血浆。

2个特效治疗药物

新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全球首款采用新冠灭活疫苗免疫后血浆制备的新冠肺炎特异性治疗药物。

新冠单克隆抗体既可作为高危人群的短期预防,也可用于病毒感染后疾病的治疗。

3款全球领先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

试剂盒在抗击新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款二代新冠疫苗

目前能有效中和Beta株、Delta株等变异毒株的二代新冠灭活疫苗均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重组蛋白新冠疫苗:根据临床试验情况,该疫苗能够有效对抗Delta等变异毒株。

mRNA变异株新冠疫苗。

数字科技助力产业升级腾飞 

在中国电科的展台上,中国空间站模型和航天服、火星车、“嫦娥五号”、国家大飞机航电系统等中国电科参研的“大国重器”及自主研制的领先产品悉数登场。

中国电子携旗下飞腾、麒麟软件、电子六所等企业精彩亮相重大专项展区。飞腾展出了基于自主创新的全系7款CPU芯片产品,以及基于最新芯片型号的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电脑和高性能多路服务器。

现场展出了基于飞腾CPU的桌面终端,支撑国家关键领域办公系统的转型升级。2020年疫情期间,基于飞腾CPU打造的蓝信OA、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为全国防疫抗疫和复工复产贡献了中国芯力量。

麒麟软件带来了第二代个人征信查询机,银河麒麟金融机具操作系统应用在建设银行智慧柜员机、国芯柜面终端、智慧终端工控机等多款设备。

电子六所展出了超御系列PLC产品。该产品基于PK体系、可信计算等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真正实现了工控系统安全。

04

精工机械  攻克制造业升级“拦路虎”

“十三五”期间

大批高精尖机械设备投入使用

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保驾护航

为白鹤滩研制水轮机叶片的大型电渣熔铸设备

中国机械总院沈铸所研制的大型电渣熔铸设备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展区。

该设备具有双臂6自由度、双回路供电、结晶器可退让距离≥1mm/m等多项特殊功能,可熔铸等效直径Φ800mm~Φ2000mm的复杂铸件,解决了常规电渣设备功能单一问题,目前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功能最全。

沈铸所利用该设备成功为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等10多个大型电站水轮机研制出高品质水轮机铸件,特别是为世界上首台百万千瓦级白鹤滩电站水轮机研制出高品质电渣模压叶片,产品为国际首创。

纳米级精度的位移测量器件

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7号展厅,通用技术集团技术团队历经20余年研发的重大原创成果——大量程纳米时栅位移测量技术及器件精彩亮相,展示中国高端装备关键功能部件研发“智造”水平。

LAT-E200型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最高精度可达±10纳米,广泛应用于包括超精密机床和设备、量具量仪、半导体工业等需要极高直线测量精度的机器设备;RAT-S1000型圆时栅位移,最高测量精度可达0.09角秒,主要用于机床回转工作台、伺服电机、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高端农机装备助力智慧农业

国机集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6行高效智能采棉机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棉花采净率达到95%以上,达国际先进水平。该采棉机主要应用于新疆阿克苏、喀什、巴州及石河子地区。

饲草低损圆捆卷捆机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草捆密度,降低收获损失率,进一步促进我国饲草产业发展。

在农业农村展区,玉米免耕智能精量播种系统及装备、大型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甘蔗智能收获技术与装备和马铃薯智能联合收获机相继亮相。

玉米免耕智能精量播种系统及装备,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东北黑土地秸秆覆盖地上玉米精密播种作业,有力支撑了黑土地保护和利用。

大型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成功打破了高端机具依赖进口的局面。马铃薯智能联合收获机,进一步降低我国马铃薯大面积种植户生产成本,有效缓解主产区劳动力紧张问题。甘蔗智能收获技术与装备提升了行业产品技术与装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水平,实现甘蔗收获的机械化发展。

05

 建筑工艺新科技 “基建狂魔”的技术底气 

作为“基建狂魔”

不仅有直面高难度工程的勇气

也有强大的科技实力支持

建筑新工艺,智能又低碳

中建集团亮相此次展览的高效建造新结构体系(PPEFF体系)历经五年研发,以及5省市10万平方米的规模应用,引领了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由“湿式”向“干式”的转型升级。

高效建造新结构体系

深圳市长圳公共住房及其附属工程集成应用了1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45项研发成果,充分证明了工业化建筑不仅能减少人工、减少资源消耗和建筑垃圾、提高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在不增加建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品质和性能。

长圳公共住房及其附属工程

智能焊接机器人及产线应用是以智能焊接机器人为核心技术的国内建筑钢结构行业首条智能焊接生产线,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等诸多钢结构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建研院SZ160型声波钻机的技术先进性集中体现在核心部件——声波动力头上,其振动频率高达110赫兹,声波动力头性能参数可与世界上最先进声波动力头媲美。

边防部队营房上的发电玻璃

中国建材所属凯盛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世界第一块大面积1.92平方米碲化镉发电玻璃。产品发电多损失小,颜色、透明度、尺寸形状可定制,适用于复杂环境且安全、环保、可回收。目前已在国内多地工商、公用建筑中应用,并在边防线上为前线部队营房提供能源。

近零能耗建筑 打造雄安新地标

近零能耗建筑作为“碳中和、碳达峰”领域的重点展项,依托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亮相展览。该项目由中国建研院提供全过程近零能耗建筑设计和咨询。

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是首个集近零能耗和超算中心于一体的低碳数字化建筑。项目基于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打造模块化生态机房大厅,实现科技与自然的融合,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雄安新区的数字建筑地标、绿色建筑地标和低碳建筑地标。

06

 生态共建 绿色科技共铸美好明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央企科技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快车道

水体污染治理让白洋淀焕发生机

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是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展品中唯一一项单体示范工程。

中国电建提出了具有分区、分级特征的“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水生植物塘”近自然梯级水质净化工艺。工程出水的氨氮、总磷等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有效改善了白洋淀水质。

工程区域已建立起稳定的陆生—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分布水生植物30余种。吸引了小天鹅、疣鼻天鹅、鸿雁等60余种涉禽、游禽栖息觅食,已经成为白洋淀的涉禽、游禽等珍稀鸟类主要栖息区域。

双膜技术带来高品质新水源

中交集团旗下高科技环保企业碧水源自主创新研发的“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应急供水技术设备亮相“重大专项”展区展示。

“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可将市政污水处理成地表Ⅲ类水以上的高品质新水源,真正实现了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同时解决了水环境污染和短缺问题。目前,这一技术已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首都水系、滇池流域、洱海流域等国家重点水环境敏感地区推广应用。

城镇应急供水车供水规模可达到120立方米/天,满足3万人的基本用水需求,精度达0.01微米的超滤膜可截留99.99%的细菌和病毒,纳滤膜灭菌效果可达6LOG高标准,已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武汉人民提供了安全供水保障,也在湖北恩施州、河南焦作市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期间连夜驰援。

检阅“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

中央企业呈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回首过去,昂首再出发

坚定创新自信

紧抓创新机遇

走好未来的自主创新之路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 END / ————

责任编辑丨唐思恒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来源 | 国资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