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讲堂No.4:周妍博士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政策与实践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0-27

      10月26日下午2点到4点,由中国土地学会主办的第四期“土地大讲堂”在线举办。

  本次讲座邀请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系统修复部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周妍博士,为会员单位和全国广大土地科技工作者做了题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政策与实践”的讲座。讲座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改革,从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理论基础、现有政策制度体系构建情况、地方实践典型案例及今后研究的方向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系统修复部主任周旭主持讲座。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强度不断加大,从自然环境中索取的各类资源日益增多,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类废弃物也与日俱增,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全球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不少国家和地区甚至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因此时代呼唤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后续中央多次的重要会议中都强调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周妍博士认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三种生产论,景观生态学的等级理论、格局与过程、干扰理论、演替理论,适应性管理等,是理解和认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理论基础。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相关理念、方法、工具和标准,能够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践提供借鉴。

  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相关政策制度、规划体系、工程体系、标准体系全面构建和完善。周妍博士对整个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政策制度体系的构建情况进行了梳理。在法规政策方面,资源、环境、财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相关法律体系加快构建,相关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从顶层设计上为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实践奠定了基础。在规划体系方面,“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并部署了三区四带8项重点工程;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通过将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从空间管制上为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践奠定了基础;《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其中是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在工程体系方面,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各类重大工程不断推进,2016-2018年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支持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2021年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又支持了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在标准体系方面,2020年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工程指南》),是我国第一个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系统指导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带有通则性质的规范,今年《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规范》两个征求意见稿也完成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和修改。

  周妍博士在讲座中还介绍了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实践案例。云南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案例,充分体现了《工程指南》中对尺度的有关要求,在国土空间管控和调整优化的基础上,围绕确保抚仙湖Ⅰ类水质的总体目标,针对4个保护修复单元的具体问题采取保护修复措施。重庆主城区基于自然的城镇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案例,依托现有山水脉络,通过管控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开发建设中顺势而为,在大尺度上保证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小尺度上通过城市“微更新”改造,完善生态基础设施,营造蓝绿生态空间。江西婺源巡检司基于自然的乡村振兴案例,在系统梳理自然及文化本底的基础上,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实施基于自然的保护修复措施,并发展相关产业,重塑乡村治理秩序。今年刚刚启动的瓯江源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案例,充分继承和发扬在水利和农业方面的传统生态智慧,标准先行,已经研究制定了《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水生态保护修复指南(草案)》和《丽水市生态堰坝建设与改造指引(草案)》。

  最后周妍博士总结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未来的研究方向。在目标上,应对接“碳达峰、碳中和”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在问题与需求方面,针对政策与管理不适应、资金投入仍然不足、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不完备、各行业执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一是按照系统治理的思维,开展政策设计和多目标协同的管理方式变革;二是通过统一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度量衡”,建立市场,调动各方资本投入生态保护和修复积极性;三是研发科学全面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四是健全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在方法和路径方面,一是以科学的政策设计满足多目标管理需求,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二是深入挖掘自然资本价值,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三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技术创造,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体系;四是推进1+N标准体系建设,为统一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提供规范化指引;五是紧跟国际前沿,培植文化自信,继续推动NbS与生态文明的深度融合。

  讲座后,周妍博士就线上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中尺度应用、社会资本参与、验收标准、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系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探讨。

  全国有关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和广大土地科技工作者共1029人在线参加了会议

来源:中国土地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zgtdxh.org.cn/xwdt/202110/t20211027_2700292.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生态 保护 修复 山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