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天气预报员董全:做万全准备 测山间风云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2-30

  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通讯员 王旭海

  下午5点多,董全起身离开了面前的电脑,舒展筋骨。他刚刚完成了17时的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各场馆的天气预报,看向窗外的蓝天,“这两天天气还不错,再往后,崇礼将迎来一次大风降温,那时候温度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

  董全来自中央气象台,现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服务团队首席预报员,在冬奥气象中心负责赛区预报服务的技术把关、站点预报以及场馆简报材料制作。寒来暑往,为获取更加丰富的气象数据,董全和同事已经连续几个冬季在崇礼进行数据收集和预报预警。目前“多要素、三维、秒级”的立体气象监测网络已经建立,可确保相关人员准确掌握气象情况。

  通常来说,大风、强降雪、低能见度、极端低(高)温等天气可能会影响雪上项目的顺利进行。作为室外比赛项目,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降水、温度、风和能见度都会对比赛产生影响。当赛事期间出现较强降雪,过低的温度对于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动作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增加运动员的受伤风险。

  此前董全在中央气象台负责全国的天气预报,他直言,这与在崇礼对赛场的预报区别很大。董全说:“在崇礼的预报要求更加精确细致。而崇礼山峰交错、沟壑纵横,气象条件复杂,且历史观测资料相对匮乏,队员必须在北京冬奥会开赛前的这几年中迅速积累数据和经验,以提供精准预判。”

  据了解,气象服务团队成立于4年前,成员从全国抽调。35名成员一共分为两组,一组派驻云顶和古杨树场馆群,一组居中负责精准预测。经过几年的积累,董全和同事们对赛场的气象保障工作更加熟练,预报也更加精准。为了提高预报能力,他们把常规观测和特种观测相结合,增强对复杂地形天气的认识。在受复杂地形影响明显的冬季两项赛场,团队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安装了多套风向和温湿观测设备,组织实地气象要素观测,不断探寻规律。他们还多次开展降雪观测,采集了大量的雪质、雪花形态等相关数据,为掌握雪花形态、气温以及积雪深度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提供参考。

  赛时,气象服务团队将提供赛区沿赛道未来10天的天气预报,预报要素包括天气现象、气温、相对湿度、两分钟平均风向、风速、阵风风速、能见度、降水量、降雪量、积雪深度、风寒指数等。董全和同事们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他说:“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预报精确性,为运动员的发挥提供气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