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民生成绩“晒单” | 市教育局、人社局、生态环境局……向你报告!

常州市科协 2022-01-19

       1月18日下午,常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体育局向市民报告2021年常州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市教育局

增加学位资源供给

2021年全年投入122亿元,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20所,竣工61所,其中幼儿园33所,小学13所,初中11所,高中4所

新增学位3.11万个,其中幼儿园学位1.18万个,小学学位1.24万个,初中学位0.54万个,高中学位0.15万个。

青少年健康关爱行动

投入资金1839万元,完成60所学校、2995个教室的智慧照明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普通教室智慧照明改造率达到84%。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一特色”的创建工作局面,全市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持续提高,共有76所学校成功创建为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

全省率先建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数据智能平台,完成近35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测。面向全市家长群体开设家庭和心理教育讲座,共计160余场,受众30余万人次。

体育惠民工程

出台《关于做好2021年常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范围内220所学校的运动场地有序向市民开放

基于“我的常州”APP“常享动”应用,研发推出校园体育社会开放预约管理平台模块,市民进入预约页面,自行选择场地和时段,填写身份证明信息即可完成预约。

校园体育社会开放预约管理平台通过与“苏康码”应用打通,获取、记录预约用户的健康码真实信息,市民凭预约成功信息和身份证入校。

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快推进,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残疾儿童少年接受15年免费教育的比例达100%。在优质幼儿园就读的学龄儿童达91%,在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学生达90%

“常武一体”中考招生改革深入推进,常武地区普通高中双向招生数达400人;热点高中分配名额增加500个,分配比例达70%

天宁、钟楼被认定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总数达4个,全省第一。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比例达85%,达标比例和增幅位于全省前列。

全市新增省级优质幼儿园6所、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24所、省高品质示范高中5所,省星级高中占比达88%

全市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49年。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90人连续7年位列全省第一。

中小学课后服务“5+2+1”模式全面推行,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各类助学资金总额达1.1亿余元,惠及学生10.3万余人次

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被教育部设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设区市


市人社局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3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3%

新增参保大学生7.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2%。

失业人员再就业7.9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21%。

支持大学生创业0.4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07%。

全市采集、开发就业岗位45万个,完成目标任务的 128%。

开展职业技能补贴培训35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291.7%。

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全力以赴保企业稳就业 

全市共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4亿元,惠及企业近6万家,惠及人数84.2万人。

全面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约8.33亿元

73项人社业务窗口实现“一窗受理,集成通办”。

开展优化企业用工环境“百人百企”专项行动,组织“百名”用工服务专员走访106家重点用工企业,提供“一企一档”“一企一策”专项服务。

充分依托全省智慧就业“云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并举,开启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招聘“三位一体”服务新模式。

加快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信息平台,不断缓解企业“招工难”矛盾。

目前26家国家级、省级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106家重点企业已经入驻平台,供需信息对接机制不断完善。

千方百计增加岗位供给

出台 “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新政,对企业新引进的人才给予生活、租房和购房补贴。

通过“非申即享”资助模式,累计发放生活资助218万元,涉及6795人次。

启动“名城名校合作行 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由市领导带队,用11天时间在9个城市举办了9场“龙城英才计划”推介会,16场“名校优才”校园招聘会等

出台“人力资源集聚实施意见”,吸引各类劳动力资源来常就业。

2021年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480余场,组织1.58万家(次)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各类就业岗位45万个(次),进场求职人数33.8万人(次)。

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3亿元,惠及4129人次,创历史新高。

持续推进“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支持大学生创业0.41万人,落实各项创业补贴1700余万元。

在第四届“创响江苏”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荣获省“十大大学生创业标兵”、“十佳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各一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多措并举保障重点群体

出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扩大享受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2021年,全市有6.78万人次享受社保补贴,涉及金额1.16亿元。

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并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10名,完成年度目标102.5%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扎实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就业服务,确保我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不低于95%

全市开发见习岗位6422个,组织青年大学生就业见习3406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3.53%和152.9%。

累计建立各级青年就业见习基地62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示范基地4家。

恒立液压明都汽车新泉汽车中车研究所(4家省级青年就业见习示范基地)

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各类招聘活动,帮助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等群体解决就业难题。

稳妥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全年发放失业人员价格临时补贴276.41万元、失业保险金3.87亿元、失业补助金3919.39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16亿元,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207.15万元

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及零就业家庭4958户,帮助129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市生态环境局

推动生态源保护建设工程

列入2021年年度任务的包括,新孟河延伸拓浚-滆湖生态缓冲区建设、洙漕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一期)等2个新建项目,沿长江生态复绿工程、宋剑湖生态湿地改造提升三期工程等2个续建项目,分别在北干河、湟里河入湖口新建湿地及滆湖湖滨带绿化、天目湖洙漕河汇水流域新建水产养殖湿地,在长江沿岸、宋剑湖湿地持续推进生态复绿与河道清淤,涉及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红线)区2274亩

持续均衡城乡公园绿地覆盖建设

2021年完成了美音公园、金沙科技金融中心沿街绿地、智汇社区公园、龙江路勤业路交叉口东北角地块配套绿化、车厂路西侧-清潭西路南侧配套绿化工程、星港大道(樱花路—奔牛界)两侧林带建设、三药厂地块覆绿项目、凤凰路绿化景观工程等8个新建工程,奔牛产业区核心景观、新龙生态湿地公园科普休闲长廊、延陵东路两侧绿化、东方大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轨道交通2号线天宁段和钟楼段沿线景观改造等6个提升工程实现扩绿近1013亩

积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

金坛区“两湖”地区生态廊道建设1项,不断提升长荡湖及周边湖、河沿线的生态空间连通度指数;武进区新孟河(武进段)生态廊道建设1项,重点开展新孟河沿线生态护绿,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草皮护坡等,实现联网24.8公里

持续建设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绿道项目

随着年内龙游河生态绿道建设、大明路(龙锦路—北塘河路)生态绿道等一批项目建设的完成,实现联网11.4公里


市水利局

全年疏浚农村河道土方178万方17条市级“五好河道”如期公布。

14413个小微水体全部纳入城乡长效管护体系。

3742个问题小微水体,2021年完成1254个22个“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全部建成,通过对百姓家门口的河塘、沟浜等小微水体进行疏通整治,打通水体管护“最后一公里”。

具体做法是:

抓全域谋划和示范推动

印发《关于推行小微水体河长制的指导意见》、完善《常州市“五好河道”评定管理办法》《常州市“五好河道”评价指南》及《常州市小微水体治理和示范村(社区)评定细则》,落实面上中小河流的水系连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河湖管护、景观人文、控污截污等措施。

小微水体治理工作被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落实经费保障。农村河道疏浚2021年获得省级补助资金136万元。落实市级专项补助资金950万元,支持“五好河道”建设与小微水体治理管护。

抓统筹规划和系统实施

2021年,17条“五好河道”沿线共建设截污泵站9座、管网37.38公里,清杂12.79万平方米,整治驳岸42.0公里,清淤55.83万立方米,共计消除Ⅴ类水质河道4条、劣Ⅴ类水质河道5条;22个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内共有285个小微水体,实施清淤清障清杂、水系沟通、岸坡整治、控源截污、景观绿化等治理,清淤35.97万立方米,清杂6.42万平方米,清除水面漂浮物209.85吨,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51套,水质均达Ⅳ类以上。

河湖“清晏行动”成效显著,累计排查排污口4862个,清除“四乱”443处,清理水面垃圾杂物2.34万吨,清理岸坡堆积物0.23万吨、乱垦乱种60.72万平方米、复绿14.83万平方米,整治“三无”船舶74只、沉船73只。

涌现出如永安河水利党建生态园、上马漕村级河长制主题公园等一批水体净化、岸坡绿化、景观美化的典型,其中武进葛庄村小微水体治理作为江苏河长制治国理政之生态文明建设案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场向国际社会发布,并以《小微水体·大家共治》为题在《人民日报》刊发。

抓监督检查和长效监管

各级高度重视河道治理及建设后续管理。“五好河道”、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分别落实管护人员75名、66名,开展常态保洁,同时组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定期督查考核,形成考核结果。

市体育局

体育健身设施扩容升级

2021年,市体育局完成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经开区270个村(社区)一代全民健身路径点的新建和更新工作,其中重点对超过安全使用年限的器材实施更新全覆盖。

推动全民建身场地设施智慧化升级,建成溧阳市埭头镇埭头村、金坛区东城街道中塘村、新北区魏村街道临江社区等10个二代智慧健身器材示范点

建成溧阳市凤凰洲森林公园、新北区智汇社区公园等8个体育公园和金坛区薛埠镇薛埠河健身步道、天宁区龙游河生态绿道等总长度25公里的健身步道

深入推进“31166”工程,建成投运钟楼区北港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邹区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公共体育服务优化提升

组织实施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全年招募志愿者441人,完成运动干预超2万人次

全年为4万多名青少年开展脊柱健康公益筛查,举办青少年脊柱健康夏令营11期和周末班2期,运动干预341人。

打造“运动健康大讲堂”品牌,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基层村(社区)开展运动健康知识讲座48场,直接服务群众超过5000人

开展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和国民体质测试工作,完成溧阳市、金坛区、天宁区、钟楼区范围内3200名居民的抽样监测。

依托省级以上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免费为3万多人进行国民体质测定并给与科学健身指导建议。

全年培训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1100人,推荐申报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人。

全年共发放各类消费券总金额超830万元,总张数超18万张,领取率达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