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争先 自立自强——巴州科技工作者风采录(二)

袁洪 2022-06-10

创新争先 自立自强——巴州科技工作者风采录(二)

1CBB6

用汗水浇灌出科技致富的丰收花

——巴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李卫平

5月30日,巴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李卫平一大早就来到位于库尔勒市英下乡的巴州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棉花田间试验。她说:“今年棉花播种后,降水比正常年份偏多,试验基地棉花出苗较好,苗期调控主要目的是促进棉苗根系生长,要早现蕾、稳长根。5月份气温偏高,不能让棉苗旺长而不现蕾,所以近期采取‘调、控、促’技术措施,从目前看,效果不错。”

李卫平工作32年来,以求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和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事业表现出执着的追求,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辛勤地浇灌着脚下的这片热土。如今她已成长为自治区棉花育种行业的接班人,也是巴州农业系统的科技骨干,多年来她将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用汗水浇灌出科技致富的丰收花。

1998年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开展的关键时期,经单位领导和课题组研究决定,由她担任项目子专题的技术负责人。为尽快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她建议改进项目实施方案,并前往600多公里外的试验点开展研究工作。三年中她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异地工作。由于项目实施方案的改进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2000年成功地培育出新陆中11号,这不仅是新疆自育的第一个抗黄萎病陆地棉品种,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抗黄萎病陆地棉品种,有效解决了黄萎病危害的问题,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资源。此后,经过近二十年的系统研究,她带领课题组成员又选育出新陆中34号、新陆中41号、新陆中69号、新陆中71号、巴43541等一系列丰产优质抗病的棉花新品种。目前,新陆中71号是巴州、阿克苏、喀什等地的主推品种之一,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品种;新陆中69号是库尔勒市、巴楚县等地的主栽品种,截至2022年,上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取得数亿元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为新疆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6年-2007年,李卫平作为巴州科技特派员被派往新疆国家级农作物原种场工作,她参加的棉花新品种新陆中11号示范推广和新杂棉1号生产技术服务项目亩产籽棉400多公斤,每亩棉田纯收入达1000元,为示范推广单位创造经济效益1500万元,也为大面积种植推广杂交棉新品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9年-2020年,李卫平被聘为自治区科技服务团成员。

2007年至今,李卫平参加了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孔雀河综合试验站的业务工作,并被农业农村部聘为综合试验站站长。她组织带领团队人员引进、试验、示范疆内外已审定的棉花新品种226份次,掌握了这些品种在巴州的生产表现,为当地棉花生产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她开创了滴灌条件下棉花无膜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并取得初步成功,得到中国工程院喻树迅院士和棉花科研生产业内认可,为南疆地区棉花无膜栽培生产应用与推广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孔雀河综合试验站经过试验研究筛选推荐的棉花新品种,在生产中表现出产量稳定、品质优良、抗病性较好的特点,成为县市或地区主栽品种,在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建立的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综合示范基地籽棉产量稳定在460~550公斤/亩,皮棉达到国家优质棉标准,亩增效益200元以上,辐射带动新品种新技术在棉花生产中推广应用,为巴州棉花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CA07

打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记巴州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雨

5月30日,王雨在忙着修订《巴州酿酒葡萄园等级划分标准》,标准共有八个方面、六个章节,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推敲,力求精准。

她在审核《巴州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时,也是认真仔细地逐字逐句核对。“精益求精”是她一贯的工作态度。王雨是巴州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胡杨林监测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她1996年参加工作,以巴州红枣产业实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及应用为侧重点,注重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结合,积极探索,刻苦钻研,为促进巴州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0年开始,红枣产业在巴州规模布局,当时在枣园管理上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王雨结合生产创立的“枣树周年修剪法”,打破了传统枣树修剪方法,填补了自治区空白,实用新型专利“自走型红枣收获机”,实现了比人工采摘每公斤节约成本7角3分的成效。王雨先后参与制定枣、白杏、桃、西梅、酿酒葡萄等自治区、自治州以及行业标准20余项。

为了将枣树系统管理的复杂技术变得简单易懂,便于推广、理解和操作,枣园“数字法”管理技术应运而生,标准量施基肥、倍量式施追肥、2-4抹芽、4-8摘心、4+5+6+3枣树虫害综合防控法等枣树管理技术好记好学,在生产应用中,深受农民欢迎,经济效益显著。

为了让技术落地生根,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这些年王雨跑遍了若羌、且末的每个乡镇,住到谁家就把培训班办到谁家,累计培训枣农5000余人次。王雨是个勇于尝试创新的人,红枣技术成功了,她又开始挑战桃技术。在她的技术指导下,2020年春季油桃保存率突破了95%,打破了焉耆盆地特色林果越冬保存率低的种植魔咒”,她领衔探索研究的“焉耆盆地潮土地带桃安全越冬技术”获得技术发明专利。

就这样,白杏、西梅、酿酒葡萄,王雨一个个地涉及并深入研究,像攀登一座座技术高峰,她这个攀登者特别有成就感。她常说:“‘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不是一句空话,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这样的行业榜样教会我,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只有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才会焕发勃勃生机。”王雨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三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自治州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自治州科技兴农一、二等奖等各类科技奖项7项;被授予自治州先进工作者,自治区科技推广先进个人,自治州第二批优秀专家,自治区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多次获评自治州优秀科技特派员、巴州林草局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2021年,州委组织部还批准成立了以王雨的名字命名的枣产业发展研究专家工作室。

把毕生精力洒在广袤农田上

——记巴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栽培站副站长屈涛

近日,巴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栽培站副站长屈涛在北四县的辣椒地里忙活。针对辣椒机械采收效果不好、农艺技术不配套、采收环节人工采收人难找、效率低、采收费用高等问题,她开展了机采辣椒品种、栽培模式的引进和筛选,确定适宜机采的抗病丰产辣椒品种和栽培模式。她还开展农艺配套技术研究,通过改善水肥等田间管理措施,塑造利于机采的丰产株型,总结制定机采辣椒农艺栽培技术,通过培训、现场会、示范展示等措施加快该项技术的成熟和大面积推广。

屈涛工作30,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普及工作,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解决技术难题,针对低收入农户制定脱贫帮扶计划,为巴州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巴州农业科技的带头人。她把服务“三农”当成一生的梦想和追求,成为农民科学致富的领路人。

屈涛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组织高产创建工作,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普及先进农业技术。多年来,她累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18项,种植新模式10余项;推广农作物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栽培1万余亩,高标准膜下节水滴灌面积1万余亩;推广加工辣椒、加工番茄育苗移栽面积1.5万亩。2020年巴州棉花、加工辣椒、加工番茄等作物生产水平走在全疆前列,棉花平均亩产皮棉达144公斤,最高亩产皮棉281公斤;加工辣椒平均亩产干椒424公斤,最高亩产725公斤。

屈涛先后主持和参加20余项自治区、自治州科技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计划研究、科技特派员等科技项目,荣获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各类科技奖7项,取得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2项,国家新型实用发明专利8项,国家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8项,发表专业论文8篇,多次获得表彰。

巴州科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