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研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第二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2-08-19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徐斌 万宇轩

8月16日,第二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林科院黄河生态研究院(简称“黄河院”)主办,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和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守攻、胡春宏、尹飞虎以及有关专家共同探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春宏、尹飞虎,清华大学教授王忠静,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曹帮华做特邀报告,院士和专家分别围绕“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机理与趋势预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创新与主要问题”“灌区的数字孪生-水联网现代化灌区”“黄河三角洲林业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与实践”等四个主题,全面把握和系统回答了水沙治理与水沙预测、节水灌溉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林草治理与生态功能提升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科技问题,为下一步扎实开展科学治黄的研究工作启发了新的思路。

来自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甘肃省治沙所的专家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层面,分享了各自在黄河流域草原、湿地、荒漠等不同生态系统生态治理与生态质量提升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林草局、内蒙古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管理中心、中国林科院、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专家就黄河流域相关地区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政策实践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讨会上,黄河院正式对外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该报告从流域整体出发,立足林草,利用遥感监测等数据,对黄河流域1980-2020年近40年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从流域层面揭示了黄河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驱动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治理问题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对于科学谋划、统筹构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国家林草局的指导下,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中国林科院的优先和重点研究领域。至今,中国林科院已在黄河流域建设了10个国家级、局级定位观测研究站和3个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在上游的高寒湿地、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与修复,中游的风沙入黄治理、人工林林水综合管理及经济林发展,下游的滩涂草地退化、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0年,黄河院成立,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需求和政策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黄河院提出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湿地保护管理对策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针对《黄河立法草案研究》提出的法案意见建议提交《黄河法》立法小组;承担了多项工程院、国家林草局、中国林科院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大课题研究,在黄河流域生态质量演变、生态修复战略、林草生态系统承载力、草原和湿地生态保育、土地沙化综合治理等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在打造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会议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来自国家林草局三北局、甘肃省发改委、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大自然保护协会、世界银行70余家机构共计15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研讨会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场直播实时观看人数达12.8万人。

(第二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战略研讨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