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简介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2-08-26

发展历史
       中医药免疫实际上是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中药免疫药理方面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中医药免疫已初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并向着一门独立的学科方向发展。但与当今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相比,中医药免疫的发展还明显滞后,水平较低。成立中医药免疫分会的初衷之一,就是借此促进中医药免疫的发展,毕竟中医药已被数千年的历史证明是有效的。同时,也希望将最新的免疫学发展成果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和临床。
       1995年7月,在杨贵贞教授的倡导下,“首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当时,杨教授就有了成立中医药免疫分会的构想,通过这次会议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坚定了这种愿望。后来,杨贵贞教授在广州参加“广东省免疫学会成立大会”和《免疫中药学⸺中药免疫药理与临床》审稿会议期间,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免疫学研究室的王培训教授等多次就中医药免疫的问题交换意见和看法,并决定开始筹划“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建议在这次学术会议期间成立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的筹备委员会。
       2001年11月,“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免疫研讨会”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会议代表除国内大专院校、医院和科研院所外,还有境外的香港学者参加。时任中国免疫学会副秘书长的王虹峥教授出席了会议,并主持了“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的筹备会议,正式成立了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由顾问杨贵贞教授,主任王培训教授,以及刘良教授、陈小峰教授、马世平教授、陆平成教授、裴建研究员、邱全英教授、王虹峥教授、欧汝强研究员、周联教授和徐杰编审组成。自此,正式开始了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的组建工作。
       2004年6月,经中国科协及国家民政部批准,正式成立“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挂靠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免疫研究室。该免疫研究室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中医药高等院校中最早与微生物教研室分离的研究室。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也是国家GLP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教育厅中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之一,是中西医结合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所属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在2004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居第三,仅次于中医科学院和复旦大学。
       研究室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主要是与免疫学相关的研究方向。早期从事的研究是“七•五”攻关项目“肾与免疫关系探讨”,属中医肾本质研究的一部分,历时十余年。进入90年代后,研究方向逐渐转为中药免疫药理的研究,后作为GLP重点实验室,同时开展中药免疫药效和毒性的评价。近年将研究的重点锁定在中药对黏膜免疫的影响上。同时,还开始系统进行中药免疫活性和免疫毒理评价体系的研究。此外,还参加过“九•五”国家攀登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和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
       2005年10月,中医药免疫分会在汕头举行了自分委会正式成立后的第一次分委会会议。会议由主任委员王培训教授主持,选举出杨贵贞任名誉主任委员、王培训任主任委员、周联和徐杰任秘书的分委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
       2006年8月,“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举办。这次学术会议是中医药免疫分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学术会议,共收到论文60篇,与会人数67人,分别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同期,召开了分委会委员的第二次会议。
       2007年8月,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与《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主题为“中药免疫学的发展”论坛的申请得到了中国科协的批准,并确定为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第156次活动。大会正式代表108人,有22人进行了大会交流,经专家评审出10篇会议优秀论文。与会者分别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较上一届研讨会又有新的进步。
       2009年10月,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主办,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有120多名代表出席,分别来自于16个省、市和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会议同期举行分委会换届改选,选举出杨贵贞任和王培训任名誉主任委员、周联任主任委员、徐杰任秘书长的分委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员。
       2011年9月,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在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术厅成功举办。大会正式代表88人,来自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20个省、市和自治区。此次会议邀请的主题演讲专家人数比以往增加了一倍,大会报告的教授分别来自武汉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台北医学大学等单位。
       2013年11月在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委员会改选会议”。江西中医药大学校领导、中国免疫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绝大部分分委会成员以及全国各地的中医药免疫学术界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同期举行分委会换届改选,选举出周联任主任委员、徐杰任秘书长的分委会第三届学术委员会成员。
       2015年9月在河南郑州举办了“第八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河南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大会正式代表103人,分别来自于21个省、市和自治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
       2017年7月,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了“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免疫学会及中医药学会免疫学与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承办。本次学术研讨会近200名代表出席,分别来自于21个省、市和自治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有西藏、内蒙古、青海、宁夏、贵州的代表参会。会议同期举行分委会换届改选,选举出关洪全任主任委员、周联任秘书长的分委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成员。
       2019年7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第十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四川省免疫学会、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有逾220名代表出席,分别来自于29个省、市和自治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参会。
       2021年7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和《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山东省免疫学会承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有逾250名代表出席,分别来自于23个省、市和自治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参会。研讨会共收到133篇学术论文,其中全文33篇,创历史新高,论文内容题材广泛,从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感染与免疫、临床免疫和中药的抗炎作用等方面展现中医药免疫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会议同期举行分委会换届改选,选举出刘良院士任主任委员、周华任秘书长的分委会第五届学术委员会成员。
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挂靠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历届委员会
       第一届委员会
       名誉主任委员:杨贵贞
       主任委员:王培训
       副主任委员:刘良、马世平
       秘书长:周联、徐杰
       委员:11人(略)

       第二届委员会(2009年11月~2013年11月)
       名誉主任委员:杨贵贞、王培训
       名誉委员:邱全瑛
       主任委员:周联
       副主任委员:刘良、马世平、关洪全
       秘书长:徐杰
       副秘书长:董燕
       委员:18人(略)

       第三届委员会(2013年11月~2017年7月)
       主任委员:周联
       副主任委员:刘良、马世平、关洪全、姚成芳、陈新
       秘书长:徐杰
       副秘书长:邝枣园
       委员:29人(略)

       第四届委员会(2017年7月~2021年7月)
       主任委员:关洪全
       副主任委员:马世平、陈新、姚成芳、郝钰、万红娇、史丽云
       秘书长:周联
       副秘书长:袁嘉丽、邝枣园、董燕、周华
       常务委员:18人(略)
       委员:42人(略)

       第五届委员会(2021年7月~2025年7月)
       主任委员:刘良
       副主任委员:冷静、史丽云、陈新、郝钰、万红娇、姚成芳、周华
       秘书长:周华
       副秘书长:袁嘉丽、卢芳国
       荣誉委员:周联、关洪全、马世平
       常务委员:17人(略)
       委员:54人(略)

       联系电邮:immunology@gzucm.edu.cn


内容来源:中国免疫学会

来源:中国免疫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csi.org.cn/article/128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会议 学术 教授 中医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