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人口地理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2-11-01

2022年10月29—30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2022年中国人口地理学术年会,采用线上腾讯会议方式成功举行。大会开幕式由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进教授主持。延安大学副校长付峰教授致欢迎辞,向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付峰副校长指出,党的20大刚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专程前往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的坚定信念。付峰副校长代表延安大学和经管学院,诚邀与会嘉宾、老师和同学们在疫情过后来延安瞻仰革命圣地,并希望继续加深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张国友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致辞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致辞,向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充分肯定了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做出的重要的贡献,强调党建强会是科技社团的政治引领,一定要另择合适的时间,沿着总书记的脚步,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激发学界同行的工作热情,为实现党的20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人口地理专委会主任朱宇教授致辞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宇教授致辞,指出这是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在西部地区举办学术年会,且此次年会恰逢党的20大刚刚胜利闭幕,在20大展示的宏伟蓝图中展开对人口地理学学术问题的讨论,为这次年会增添了新的分量。大会主旨报告阶段分别由上海大学朱宇教授和同济大学王德教授主持。大会主旨报告华东师范大学丁金宏教授以《人地关系的板块构造与胡焕庸线》为题,回顾了胡焕庸线诞生以来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演变过程,发现胡线有一个逐渐“拉直”的历史过程,认为胡线是水文、地文和人文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陆心文明和海洋文明碰撞的结果。华东师范大学高向东教授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变动与民族互嵌格局》为题,指出少数民族人口正从封闭隔绝状况向空间互嵌发展,建议推动民族空间互嵌向情感互嵌、文化互嵌发展,推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北京师范大学田明教授以《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梯次关系与决定机制》为题,发现长居意愿与定居意愿、以及定居意愿与落户意愿之间的梯次关系特点,认为经济活跃地区流动人口长居意愿高,城市等级越高流动人口落户意愿越高。东北师范大学魏冶教授以《信息流与人口流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空间特征比较分析》为题,分析城市网络空间特征的共性与差异,揭示出即使是非实体流所构筑的流空间,也深度囿于地理距离的限制,牢牢锁定在场所空间内。福建师范大学林李月研究员以《从城乡两栖到城乡多栖——中国流动人口的跨地区生计与住房空间演变》为题,梳理近20年来流动人口的住房结构和空间格局变化,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呈现出住房结构的多元化和从“城乡两栖”到“城乡多栖”的空间格局变化。西南大学孙平军教授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人口演化特征及其高质量发展路径》为题,判别了“人”的不同属性对经济增长的异质性效应,从人口高质量发展视角提出经济圈内一体化发展建议。河北大学王朋岗教授以《地理位置对京津冀城市群县域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兼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效果的评价》为题,认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在减弱,而省会对周边县域发展的正向影响在增强。中国科学院戚伟副研究员以《戴维斯城镇化曲线及其对中国区域人口转变的启示》为题,追溯了戴维斯城镇化曲线的学术缘起和内涵,发现中国城镇化已步入中后期阶段,但西部地区的人口城镇化进程仍然具有潜力。2022年中国人口地理学会参会人员合影(部分)会议设立“胡焕庸线与中国人口分布”等11个专题分会场,吸引了累积120多位专家学者和学生做线上报告,交流人口地理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和新观点,共同探讨中国人口地理及相关领域的新问题、新方法和新进展。10月29日晚上七点半,在朱宇主任的主持下,《地理学报》何书金老师、《人口学刊》李新伟老师、《地理科学进展》王群英老师、《人口与经济》方志老师、《地理研究》王岱老师、《西北人口》吴继煜老师和《地理科学》张慧敏老师等一流地理学、人口学期刊的资深编辑老师分别详细介绍了各期刊的特点和定位,并从论文选题、来稿要求、审核流程、地图规范性、投稿细节等方面为与会学者介绍了投稿要点,与投稿人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交流。2022年中国人口地理学术年会志愿者合影2022年中国人口地理学术年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期刊编辑老师与参会人员合影(部分)(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供稿)

中国地理学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