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产业影响|16行业调研:外企受疫情影响最大,民企其次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08

来源:凤凰网国际智库

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和巨大挑战,对宏观经济、行业生产、资本市场、对外贸易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劳动力、供应链等要素的全国范围分布和流动使得江苏无法独善其身,江苏企业也受到疫情带来的冲击。

2月以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江苏省13个地市16个行业的受影响情况进行了研究,共收到有效答卷近600份,了解了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的应对措施、希望的政策支持,及企业的未来展望等方面内容。

wt_a32302020309041659_b42a7b.jpg

2月25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内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九成企业下调预期但信心不减,数字化转型是中长期方向

通过对调研企业的情况进行梳理,我们认为,本次疫情对江苏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为严重,需引起高度重视,未来三个月将是企业发展的最困难时期,九成调研企业下调了对于今年表现的预期。可喜的是,政府大力组织复工复产,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减轻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多数企业投资信心不减,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成为大量企业危机过后的发展方向。以下是我们的一些研究结论:

疫情严重影响经济,未来三月到达峰值。在对整体经济影响程度方面,68.12%的被调研企业认为此次疫情对整体经济影响严重,只有0.35%的企业认为没有影响。在对企业所在行业影响程度方面,61.15%的企业认为此次疫情对所在行业影响严重,只有0.52%的企业认为没有影响。在预计疫情严重冲击发生的时间方面,47.74%的企业认为本行业将在三个月内受到严重影响,30.49%的企业认为本行业将在一个月内受到严重影响。

企业面临困难众多,九成企业下调预期。在疫情对于企业影响程度方面,接近六成企业认为疫情对自身影响严重,只有2.96%的企业认为疫情对自身企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疫情影响表现方面,疫情对企业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限制开工、订单下降、人工成本负担过重、供应链中断、人员不足等风险。在对企业2020年全年营收目标影响方面,超过八成企业认为全年营业收入会下降10%以上,5%的企业认为全年营业收入会下降超过50%,只有0.7%的企业认为疫情的发生反而会提高其当年营收。

复工复产迫在眉睫,产能恢复需要时间。在账面现金流维持时间方面,接近半数的企业认为如果继续停工企业现金流将在三个月内枯竭。企业复工复产困难突出表现为上下游配套企业还未复工、原材料及零部件缺乏、物流更不上、供应链运转不畅、企业员工受到返程及居家隔离的限制等困难。在复工之后产能恢复方面,超半数的企业需要一个月或更久时间,只有8.01%的企业可以在一周完成。

企业亟需政府支持,相关政策需要优化。在企业最需要政府提供支持方面,期望最高的是获取税收优惠,其他依次为成本补贴、利息减免、金融支持、灵活用工政策、贷款还贷期限调整、出台A股针对性政策等。在企业是否已经启动了政策支持申请方面,超四成的企业已申请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是仍有大部分的企业还未启动政府政策支持申请。

在政府支持政策的效果方面,接近一半的企业认为目前已经看到效果。在认为政策效果尚未显现的企业中,48.7%的企业认为主要是政策传导还需要时间,41.8%的企业认为是因为政策还不够细化,39.9%的企业认为是政策覆盖面不足。

多数企业信心不减,智能制造成为热点。在未来经营计划方面,大多数企业(71.25%)将继续按照原有经营计划进行投资,7.67%的企业会增加投资。在未来调整方向方面,受到本次疫情的影响,加大智能化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更倾向性的中长期选择,总体上明显高于选择收缩防守、向海外拓展和退出的企业比例。在对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调研企业认为医药医疗保健和互联网IT服务、现代物流预期会成为热点行业。在恢复经济的期待措施方面,重视民营经济、给予同等的市场竞争地位,肯定民营企业家的贡献、保护企业家的积极性,树立企业家信心是企业最广泛的呼声。

江苏物流、电子、纺织等行业受影响严重

我们进一步研究了疫情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所受的影响,发现疫情影响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最明显,限制开工、订单下降、人工成本高这三大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从企业类型来看,外资企业、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关于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统计结果表明物流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电子行业七成以上的受访企业反映行业处于困境;其次是纺织行业、电器行业、轻工行业。主要原因在于,这几类行业中物流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电子行业长期依赖于不确定性流动人口,且人工费用占比较大,疫情期间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度降低对产业发展造成极大影响。纺织、电器及轻工行业主要因为消费者购物受限及供应链断裂。

关于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限制开工、订单下降、人工成本高这三大因素是各行各业普遍影响因素。此外,电器、运输设备制造业、物流服务业、医药、石化等产业面临因原料不足而导致供应链断裂的危险。汽车、轻工、电子、建材等产业主要受到人员不足的影响。建材、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承担着租金等固定成本负担过重带来的风险。

关于疫情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影响程度,从统计数据来看,外资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最大,民营企业其次,国有企业受冲击最小。60%的外资企业认为疫情影响严重,由于外向型程度较高,自世界卫生组织将我国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后,各国对我国商品出口贸易采取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无法开工也带来境外订单违约率的提高,受损失较大。58.2%的民营企业认为疫情影响严重,影响程度仅次于外资企业,主要反映在民营企业的现金流上,企业延迟开工导致经营性现金流进一步收缩。

关于疫情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程度,大中型企业情况明显好于小微企业。50%大型企业、19%的中型企业账面现金流能维持六个月以上,只有6%的小微企业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关于2020年全年营业目标的预期,小微企业最为悲观,近一半企业预计营收下降20%以上;中型企业方面,40%的企业预计下降20%;大型企业方面,这个比例只有21.4%。

短期推动协同复工复产,长期调整产业发展方向

当前,世界其他国家疫情正处于爆发阶段。尽快实现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打赢“疫情阻击战”和“复工复产保卫战”的双胜利,有利于防止“经济疫情”的进一步扩散。针对疫情对于企业的影响特点,我们提出江苏产业应对疫情的短期和中长期建议。

(一)短期建议: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平台作用,推进供应链企业协同复产

2月12日,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 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全省实现防疫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提供总体指导。下一步,江苏省应紧扣中小微企业、降本减负、金融、物流等关键点,聚焦重点行业精准施策,进一步细化方案,提高落实力度和响应速度,创新政策保障方式,以解企业燃眉之急。

1. 快速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高度重视复工复产,按疫情严重程度划分不同地区的防控等级,不同等级的地区实行差别化的复工管控举措。协调企业复工所需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保障复工人员的防护物资。重视供应链企业协同复产,由龙头企业提出建议复工企业名单,协调有关部门推进相关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物流企业的复工申请批复、复工培训、人员梳理管控,优先推动物流企业全面复工。

2. 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在落实国家和省支持中小企业复产复工、加大现有财税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倾斜力度等基础上,重点聚焦物流、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轻工等受疫情影响大、中小微企业占比大的行业,针对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综合采用缓缴社会保障支出、对经营性物业租金给予补贴、对一季度缴纳税款按比例返还、允许疫情期间到期贷款适当展期、允许企业缓缴各项税费、支持企业采用线上销售等多种手段,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3. 创新形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设立中小企业应急信用贷款,对列入国家或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内的企业,畅通快速获取贷款的渠道,减少审批流程并给予利率优惠。设立专门帮扶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复工防疫保险,对因法定传染病导致停工停产的企业可予以一定金额的赔付。聚焦受疫情影响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集群发展平台作用,积极推动现金流相对充裕、融资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联合金融机构,采用预支货款、委托贷款等灵活形式,以优惠利率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中长期建议: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和工业互联网发展

1. 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以公共医疗卫生为核心的应急产业,进一步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应急防疫科技水平。把生物医药产业列入“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在新兴医药领域加大财政政策投入,鼓励研发创新并给予专项奖励。全面推进远程医疗创新发展,重点突破和开发集成各类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医疗影像设备、传统医疗体系等于一体的远程医疗系统,为远程医疗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2. 推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流程改造,促进企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工业机器人密度,在部分行业推进机器换人,减少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比重。依托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深化与国内工业互联网优秀平台、大型公共云平台服务商的合作,共同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核心体系,全面提升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江苏省重点产业链和供应链持续赋能。

3. 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形成江苏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精简审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市场环境和涉及公共问题加强公开透明,强化舆论监督。重视民营经济,不折不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进电子办税和多元化缴退库,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充分保障民营企业法律救济权利。

来源:ifengtank 凤凰网国际智库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zAzMjMxNA==&mid=2650279231&idx=2&sn=47ffc53d3aba7e228241f7cf4038ecf8&chksm=8ff35e2ab884d73cf6299e4e021ace9137cdec8f4a3ac07f58e54a02cc6e45cc699804a25146#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疫情 复工复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