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表彰 > 人才奖励 > 媒体报道> 详情

浙江科学家胡海岚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来看记者连线专访

2022-06-28

胡海岚“火”了。

6月24日凌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她到法国巴黎参加典礼,授予她有着“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的“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这一奖项每年只颁给全球5位女性,此前获此殊荣的6位中国科学家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她有着不少光环——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3个月前,她刚刚获得2021年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的称号。

今天,热闹和光环一起涌到这位女科学家身前。她也坦言自己想“再安心做几年科研”,没想到一下子被抛到了聚光灯前。

“虽然脑神经的奥秘一直是‘未解之谜’,但相信终有一天,基于对精神疾病背后的神经机制的理解与认知,人类能创建解决方案,让精神疾病的患者摆脱痛苦。”胡海岚在颁奖仪式上说。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与远在巴黎的胡海岚视频连线,与她共同分享得奖的喜悦、科学的好奇与未来的期许。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丽·阿祖莱(Audrey Azoulay)(左一)、欧莱雅董事会主席、欧莱雅企业基金会主席安巩(Jean-Paul Agon)(右一)为胡海岚(中间)颁发2022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巴黎之行

由于疫情的缘故,今年的颁奖典礼积累了三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15位女科学家。这些来自世界各个领域的最强大脑,甫到巴黎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公开报道中,还能看到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当地时间21日晚在巴黎举行招待会,祝贺她荣获2022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这次巴黎之行我印象最深的是和其他的女科学家们的交流。”她说,在法国科学院有一个专门的环节,是每位获奖的女科学家向大家分享和交流她们的工作,从新冠疫苗到黑洞,从胚胎发育到数据加密,在极其广阔的跨度中,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很享受这场盛宴。而且她在这几天相处下来和其中的几位“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还谈到了科学上合作的可能性,在采访中,她笑称这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在法国科学院做报告致谢的环节,卡塔琳·考里科的致谢非常特别,她说:“其他人都会感谢学生,感谢博士后,但是在我40年的研究生涯当中,没有一个学生,也没有一个博士后,所有的实验都是我自己做的。”这位在新冠mRNA疫苗的研发上一战成名的科学家,讲述了一个类似于灰姑娘的故事——在她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各种挫折。卡塔琳小学时候就自己坐火车去布达佩斯拿到了匈牙利全国生物竞赛的第三名,在生物方面就特别有兴趣和天赋。但到美国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是在“写经费申请——被拒绝”的循环中度过,甚至多次被学校解雇,重新找工作。在58岁的时候,她只身一人去德国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工作,这个公司如今已经成长到了3000人。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新冠mRNA疫苗的研发上,卡特琳一战成名。

“从卡塔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韧性。”胡海岚说,卡塔琳的故事对自己的触动是无与伦比的,和卡塔琳聊天的时候,自己能够感觉到她一直保持了“小女孩的童心和执着”。而这正是科学成功的奥秘所在。

胡海岚(右四)颁奖典礼现场照片

颁奖典礼现场照片

科学之问

韧性一词,在我们与胡海岚的交流中,她屡屡提及。

在科研领域,百折不挠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个现实。有一个例子,她的一位朋友的导师曾说,如果试验50%都是预期结果的时候,就应该放弃这个课题,因为它“不够创新”。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实验室里,胡海岚每天70%以上的时间,都在面对实验的失败——或者说是暂时的不成功。正像她说的,“韧性的锻炼也是科学家的基本功”。

日复一日的研究与学习,她从来没有觉得科研是一个枯燥的事情。作为高中时代浙江省物理竞赛的第三名,这位保送至北京大学的学霸对科学有着非同寻常的兴趣。在她的口中,我们可以探寻到杭州二中的徐承楠、胡国正和何东涛三位老师对她科学之路的影响,这段影响是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至今仍时常在微信上联系问候,聚在一起看书吃饭。

“在我们看来科学家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这是国家和社会资助你,让你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也因此对于这位女科学家而言,她感兴趣的话题,一定是一个相对没有被开垦过的领域,问题又有趣和重要,同时拥有潜在的社会意义。大学期间,翻阅一本叫《从神经元到大脑》的书,她突然意识到大脑当中的很多信号是以电信号传播,是可以被观察、被记录,被改变的,有那么多方向可以探索!她豁然开朗,可以说是找到了今后前进的路。

当地时间6月21日胡海岚在法国科学院作专题报告

知乎上有个问题,叫“当胡海岚老师的研究生是怎么样的体验?”

一位匿名的学生用了一个关键词来形容——“幸福”。

胡老师是我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人里面最最佩服的。我佩服她并不是因为她所获得的成就,而是因为在与她共事、接受她指导过程中我亲眼目睹的、感受到的她的工作的勤奋、对待科研精益求精绝不将就的态度、对待新知识的好奇,以及她在生活中的自律。胡老师所给予我的东西,可能超越了她所认为她给予我的。她除了给予我在科研道路上一个光明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她给了我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勇气、信心以及方法。我见证了我们实验室从第一篇文章到现在那么多文章、那么多课题的发展过程,深知其中的不易。胡老师以一种非常优雅地方式,张弛有度地handle着这些课题的进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太多太多。我相信胡老师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跟胡老师共事的过程中有非常大地成长。

科研有它自己的规律和时间,有的时候可能一下子就做出了突破,但很多时候是很漫长的。所以“科研就像不知道终点在哪里的马拉松,你要调整好自己的节奏,有时候快,有时候慢,有时候有同伴一起,有时候也要一个人孤独地坚持,不知道终点在哪里的魅力,但是总能让你充满希望。”胡海岚正是这么在做的,也是这么告诉学生的。

颁奖典礼现场照片

胡海岚(右一)与获奖女科学家合照

世界性难题

公众对于胡海岚最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在于2018年她与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上同期刊发两篇长文,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有科学家评价说这项研究“突破世界性难题”。

十多年前耶鲁大学的临床医生发现氯胺酮对抗抑郁的疗效以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理解它是怎么发挥作用,为什么那么快地起作用。

胡海岚团队在2018年的工作中通过对氯胺酮的研究,解析了抑郁症本身的机制。

“我们发现大脑当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团,这个核团非常小,但是它在介导负面情绪当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也把它叫做大脑中心的“反奖赏中心”。”她说,团队发现在抑郁状态下,这个小核团内的活动产生了异常,或者是进入了特别高的放电状态。而这样的一种“反奖赏中心”的过度激活,它的后果就是对大脑奖赏中心的过度抑制,而奖赏中心是产生多巴胺、五羟色胺这些核快感、心快感,以及奖励感受相关的化学物质的源泉。所以这可能是人进入抑郁状态的原因。

获奖女科学家合照2

同时团队也发现氯胺酮之所以那么快速起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很快地阻断“反奖赏中心”过度的放电或者过度的活化状态,从而起到一个开关的作用,对于释放了“反奖赏中心”对“奖赏中心”的过度抑制,起到快速抑制抑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团队还发现了两三个新的不同的分子靶点,它们可以作为潜在的抗抑郁药物的靶点。

“我们基础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发现氯胺酮不是唯一的选择。”她说,所以团队目前的研究跟应用相关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跟国内外其他的实验室合作,希望对氯胺酮在分子结构上进行改造,保留它抗抑郁的作用,去除它的成瘾性,或者是其他的副作用。第二个方向是做靶点的拓展,至少有一个分子靶点和氯胺酮的靶点都是在同一个通路里面起作用。

“我们预测阻断这个靶点之后也会有抗抑郁的效果,针对这个靶点临床上现在已经有药物治疗别的疾病,我们两三年前已经和临床团队开始了合作,用老药新用的思路来治疗抑郁症。”她期许道。

获奖女科学家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