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大国优势充分显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18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wt_a52332020019221523_b79b19.jpg

作者:徐洪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一带一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财经头条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大国优势充分显现

——2020年1-2月份中国经济数据分析

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1-2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整体来看,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了较大冲击,但是支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并未改变。虽然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跌但是符合预期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财经头条首席经济学家徐洪才认为,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是暂时性的外部冲击目前境内疫情防控已经接近尾声,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各地复工复产工作有序进行,产业链、供应链修复稳步推进,供给和需求都在逐渐恢复预期在二季度以后,整体经济将基本恢复正常。中国市场空间很大,农村城镇化进入下半场,结构升级带来新的投资需求,新的消费需求衍生新的投资机遇,还有深化改革带来制度红利,都预示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和内在向上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工业生产和投资下滑较多,但一些积极因素开始显现

截止到2月25,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生产经营活动正在有序恢复,持续推动有序复工复产还有政策空间。

徐洪才认为,首先是进一步修复产业链应对疫情过程中,部分产业链中断生产经营活动遭受冲击;随着经济秩序恢复正常,一些延期消费、滞后性消费,将会逐渐释放出来;同时一些新的消费需求也会派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的产业发展。未来将扩大七大领域的新基建投资,实施积极的稳定消费政策,促进经济进一步恢复。

1-2月份,工业生产下滑较多,一些重要物资生产,如口罩、发酵酒精、冻肉、方便面等都保持了较快增长,高技术产品的增良好。徐洪才表示,这种短期供需变化预示着某些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对于疫情中增加的医疗卫生产品的生产政府已做承诺,将来可以收储,不必担心产能过剩问题;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上升,医疗卫生短板领域的投资将会增加。另外,高技术产品增长是长期趋势,不会因短期冲击而改变,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内在要求。

数据显示,1-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其中,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开发投资都出现了快速下滑,但高技术产业还有社会领域的投资降幅低于平均水平。对此,徐洪才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三大投资整体回落,是短期冲击的结果不必过多担心,随着复工复产将会逐步恢复。同时也要看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促进高科技投资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要抓住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大新基建领域的投资;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来带动培育新型产业发展把恢复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以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机结合起来。

物价保持基本稳定,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1-2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5.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了0.2%,这一涨一降走势是分化的,形成了所谓的剪刀差。徐洪才认为,CPIPPI剪刀差”不是今年才有。总体来看,1-2月份CPIPPI保持相对稳定其中也有结构性上涨因素,比如食品价格上涨过快消费品需求是刚性的,疫情期间保障了基本民生需求,来之不易

PPI继续保持负增长态势,而且近期全球大宗商品石油价格急剧下跌。徐洪才表示,这种下跌总体对我们有利,比如乘机扩大石油进口,节省大量外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但是,境外疫情蔓延将会对全球产业分工和供应链造成冲击,进一步加剧全球需求不足,因此有通货紧缩隐忧。但从疫情防控周期来看,境内跟境外是错位的,不用担心PPI大幅走低,因为新基建投资规模较大,会拉动投资需求,促使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总体来看,CPI PPI剪刀差不会继续扩大,二季度以后可能会收窄。

在贸易层面,1-2月货物进出口总额41,238亿元,同比下降了9.6%,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徐洪才认为,主要原因是出口下滑较多,短期逆差不用过度担心,而规模还比较小。也要因而变,及时调整外贸政策。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我国外贸依存度过去十年是持续下降的,从60%下降到目前的30%多。相对来说,目前的外贸依存度仍然偏高如果境外疫情防控长期化,那么我国外贸出口、进口结构都必须做出调整比如增加石油储备、扩大出口转内销的力度等。

对于一些进口产品,要创造条件在境内生产,以增加国内就业。与此同时,要落实好《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吸引外资力度从资本流动方向来看,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投资的避风港。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进来,在国内组织生产国内销售从而弥补进口下降的缺口徐洪才强调,更重要的还是要调整出口产业结构,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来提升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位置,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

(本文根据徐洪才连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节目文字整理)

来源:GlobalThinkTank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I0MjcyNQ==&mid=2652649371&idx=8&sn=e0208716b02708566cdf5205489efc3e&chksm=848cddd1b3fb54c7f40623d1690e9f3cb37c8940a0cb23389ea1b90c358cb80a713f72198e8b#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宏观经济 疫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