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耀如院士:声誉国际的“喀斯特卢”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4-17

2019年4月11日,一位耄耋老者向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了360万元,用于支持我国生态环境和地质工程领域各学科的发展。这位可敬的老者,正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卢耀如。由他捐赠所设立的基金,则被命名为“卢耀如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激励基金”。wt_a42302020417142018_26db55.jpg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向卢耀如院士颁发捐赠证书

作为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领域的学术泰斗,卢耀如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他一生勤勉钻研,矢志报国,谱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

地质系的数学精英

1931年5月1日,卢耀如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小职员家庭。卢耀如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他进入福州私立英华中学高中部读书。卢家家境清贫,孩子又多,本来难以负担卢耀如的学费。但由于卢耀如成绩突出,每学期都能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就这样,他完成了学业。

卢耀如上学期间,数理化成绩十分优异,经常可以给同学们辅导功课,传授思路。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难题,到下课还有同学没有做出来,而卢耀如却用两种方法解答并很快交卷了。40年后,谈起这件事,老师对卢耀如说:“当时我就觉得这学生不一般,必会成功。”1948年,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的沈元教授,为照顾生病的母亲回到福州,并来到英华中学执教。卢耀如在数理化学科的优异表现,得到了沈元的赏识。有一次,沈元对卢耀如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你敢不敢去摘这颗明珠?”卢耀如坚定地答道:“敢。”高中毕业时,受战乱影响,外地大学连续两年没有来福州招生,卢耀如因思想进步,成绩好,被学校推荐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生部(南台办事处)工作。虽然平日里工作忙碌,但是卢耀如却始终保持着献身数学事业的热情。为了能够继续深造,他向组织提出了升学申请。在距离华北大学统考只有13-14天的时候,卢耀如才被批准可以赴考。在此之前他已有7个月没有专心学业,而且赴考期间生病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在福建省只招收一人,卢耀如没有进入第一志愿——数学系,只能作为备取生。为了能在清华大学求学,他选择进入清华大学的理学院地质系,拟入校后再转数学系或物理系。在地质系学习期间,卢耀如选修了微积分这门数学专业的课程,一心为转系做准备。直到有一次清华大学地质系主任找到卢耀如,对他说:“国家地质人才缺乏,急需要你们,不要再想着转系了,要好好学习。”卢耀如这才开始在地质学科扎根学习。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地质系被调入新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卢耀如也随之转入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学习。

官厅排危,拯救京津

为适应国家发展需求,1953年全国理工科大学都提前毕业。国家对卢耀如这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新专业的人才更急需。他被分配到地质部后,于当年11月就参加了在辽宁-吉林的两个水库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1954年,领导决定让卢耀如跟着苏联专家学习。半年后卢耀如申请到野外去锻炼,得到领导和专家同意后,他于1954年6月前往新安江水电站工作。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解放后为上海供能源的重要水电站。工作期间,卢耀如带团队明确回答了新安江水库不会发生喀斯特漏水、新安江一级开发比多级开发好等问题。1954年至1955年,卢耀如任地质部淮河工程队队长,负责两个水库的勘测。他们解决了水库的砂卵石层渗漏问题,为平顶山开发优质炼焦煤,以供发展钢铁工业做准备。wt_a12302200417142018_29eff3.jpg1955年,卢耀如(右二)率队在淮河一带进行勘探工作

官厅水库是北京第一大水库,库区为怀来大盆地,有20亿立方米库容,主要是为北京供水和防洪。1955年,官厅水库蓄水后,大坝发生喀斯特塌陷出浑水,已危及土坝核心粘土心墙,一旦因渗漏影响了粘土心墙而造成溃坝,水库容纳的20亿立方米的水和暴雨,会席卷峡谷及盆地上的土壤及碎石、卵石,冲出三家店对北京市造成重大灾难,对新中国声誉会许带来影响。当时,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地质部党组书记何长工,要求查明此事,必须在汛前对水坝安全做出初步判断。当时地质部领导(包括李四光部长)等研究后,决定派卢耀如为官厅水库地质研究队的队长,负责此次工作。领导之所以对卢耀如委以重任,是考虑到他离开校门虽然只有二年多,但他已经很好地回答了新安江水库渗漏问题,并负责解决了淮河上郏县和白龟山两个水库的砂卵石层坝基渗漏问题。1956年3月,卢耀如临危受命。肩负首都北京的众多人民及领导期望,他立即拟定勘探计划,协调了15部钻机,2个水文地质组及有关勘探人员开展工作。当时必须了解粘土心墙受影响程度,以判断大坝能否保留与加强处理问题。在心墙上打钻,就相当于在人的心脏上做手术,十分危险。卢耀如以可靠而安全的措施,向水电部领导立下军令状,得到批准先行一钻。他从研究三相喀斯特水动力条件入手,寻找出了三个主要渗流带,并揭示了水-土潜蚀产生塌陷与出浑水的机理,提出了处理措施。他与工程施工专家共同商量,最后决定汛期不用拆坝,可保证安全。当时许多中外地质、水利等大专家包括李四光部长、傅作义部长一起前去视察。卢耀如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官厅水库渗漏塌陷解决后,卢耀如又到长江三峡,担任石灰岩坝区的勘测研究工作,作为一个比较坝区,他按周总理的指示和要求做出了出色的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卢耀如还指导研究了长江支流乌江、金沙江、大渡河,黄河干流、海河、辽河,西江中上游红水河、南北盘江等许多喀斯特地区大型水库和中小型水库。wt_a72372020041142018_2e62d1.jpg2001年卢耀如在北京发起和组织第一届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声誉崇隆的“喀斯特卢”

卢耀如对待学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从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主见,并且常能以理服人。1960年,他陪同苏联专家索科洛夫去长江三峡一带及贵州地区,考察当地的地质环境。当他们一行人等来到贵州乌江渡,为乌江渡水坝选址时,卢耀如与索科洛夫发生了分歧。索科洛夫主张应选上游的白云岩为坝址,但卢耀如综合考虑了页岩防渗、白云岩古岩溶作用及风化等因素后认为,还是当前选择的坝址更合适。最后经过对实地材料的广泛分析和深入的野外调研,卢耀如的主张被证明是正确的,索科洛夫最后也同意了他的观点。wt_a52342020017142019_334d03.jpg

卢耀如(图左戴眼镜者)与索科洛夫(图中拄木棍者)在一起

卢耀如除了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之外,还系统研究了喀斯特(岩溶)发育规律。他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编制了全国喀斯特分布图及西南1/100万喀斯特图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的岩漠化(后又称石漠化)问题,并建立了科技部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贵州师范大学),为完成全国脱贫作出贡献。

由于其在喀斯特研究上的突出贡献,他被国内外学者誉称“喀斯特卢”

至公无私,痛失至亲

自从1950年上大学离开福州老家后,由于工作繁忙,加之考虑到要省钱寄回家供弟妹上学,卢耀如再没回过福州老家。除1964年母亲曾来过北京,直到1981年,全国水文地质学术会议在福州召开,卢耀如才有机会回到福州老家。此时,快二十年没见的母亲已经垂垂老矣,白发苍苍。1983年9月,卢耀如正准备去云贵地区公出。这时,家里面传来了母亲生病的消息,卢耀如便先回福州探亲。半个月后,他看到母亲气色尚可,而且还能记起一些古诗词,便匆匆启程去西南工作了。他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是与母亲的永别。不久后,正在贵州乌江渡库区考察的卢耀如收到了家里的电报,电报上说卢耀如的母亲已经去世。由于卢耀如这段时间先后去了昆明、桂林、乌江渡等地,而且每到一地都停留不了多久,导致家里发的电报先后在几个地质局之间传达,母亲去世4天之后卢耀如才收到电报。得知消息后,卢耀如一个人坐在旅馆的床上默默哭泣。此时他还有工作在身,不方便马上回家,且交通不便,坐车要辗转3-4天,一番思量后,卢耀如决定待母亲去世百日时再回家。想到母亲曾教导自己“忠孝不能两全时,一定要报答国家”,卢耀如又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

兴利防灾,坚持原则

人类在地球上生产与发展,必须要开发利用资源,主要是土地、水、能源、矿产及生物这五种资源,开发的同时也会产生环境效应,这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时必须要考虑的。同时,三个大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存影响很重要:气象灾害(洪、旱、风暴、冰雪等灾害)、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喀斯特(岩溶)塌陷、地面沉降、水土侵蚀等)、生物灾害(各种细菌、病毒的传染、生物入侵等)。在涉及开发资源和防灾方面,卢耀如有几个原则与底线。wt_a82312020041742019_37ae9e.jpg

卢耀如

>>>>

人命关天,生命第一

兴建水利水电,可使水资源更好地被开发利用,也可以发展生物资源,但如果地质条件不良,处理不当,反而会造成更大损失,特别是人民生命的损失。官厅水库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会对北京市造成很大的影响。卢耀如曾负责指导解决了许多长、大隧道的突水突泥的灾害(包括矿区)。他深知在高铁建设施工中若发生喀斯特突水、突泥灾害,会造成重大伤亡。在涉及人民生命安全的工程难题,卢耀如始终认为人命重于泰山。>>>>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想要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必须要查清地质基本条件,特别是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方面的不良性,与可能产生的灾害问题。


有些人会为了取得项目或上马,选择隐瞒不良与应注意的地质环境与灾害问题,工程到手施工后发现问题,就以“地质条件复杂”作挡箭牌,不负责地推给了自然而保自身。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一次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中型水坝的建设工程中,卢耀如发现此处地质肯定会发生左坝肩严重渗漏而不易处理的问题,于是他建议改选坝址,但该工程的总工并不同意他的建议。总工对卢耀如说:“你指导的几个坝址,意见都好,我们照办了,取得成功,但这个坝址我们认为没问题,一定要上。”结果,大坝建成后发生了大量漏水事故。wt_a52342020017142019_3de837.jpg卢耀如(左二)在西南建设工地调查研究时与当地少数民族接待员合影

卢耀如坚持真理、直言不讳,往往受到冷待,但他始终认为涉及工程安全、人命的大事,绝不可能不负责地去讨好。>>>>

利弊分析,综合决策


新建一个大工程会对地质环境和效应产生两面性的影响,必须综合考虑利弊。卢耀如早期负责三峡枢纽比较石灰岩坝区的勘察和研究工作,就客观地作出两面分析。他曾上书国务院三峡办,说明应注意不良效应问题,予以防治。后来,卢耀如针对三峡工程写了一篇客观的文章,被收录在《中国共产党与三峡工程》这本文集中,该论著中谈及科技的只有卢耀如这一篇。wt_a62312020047142020_434b4b.jpg卢耀如在长江三峡地质灾害野外调研时留影1999年,卢耀如任首席科学家,曾与国务院工作组调查三峡巫山300万方滑坡推动2000万方古滑坡产生堵江的信息正确性。这灾害一旦发生,将会发生涌浪,会造成上下游许多船只淹没,也会影响上下游数百万人的安危。经现场调查后,卢耀如认为不可能发生如此严重的滑坡,最多近日会发生几万方的滑坡崩塌。这意见得到专家组和孙组长的支持。在会上,卢耀如强调其下方不要再挖煤。直到2010年,11年过去,这里因挖煤塌了10万方。这一情况也说明论断的重要性,不是随意可说好,也不可随意不负责地说坏。>>>>

团结协作,群策群力

要深入研究地质环境问题,解决工程效应问题,保护生命重于泰山问题,需要多位学科专家密切协作。卢耀如在从事的科学研究中,遇到解决重大工程难题时,他都坚决贯彻这一点。关于海西经济区发展问题,卢耀如作为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的负责人,就聚集了三十多位院士,一百多位专家开展研究,为福建省作出了贡献。wt_a62312020047142020_482819.jpg2010年卢耀如在同济大学院士办公室单人照

卢耀如是在工程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接地气的专家,他淡泊名利,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卢耀如十分关心此次新冠病毒的发展,他连续写了六篇文章,从个人的大瘟疫经历谈起,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提出的好政策与有力的措施必定会战胜这次疫情,表达了对白衣天使赴武汉进行阻击战拯救生命等表示衷心敬意与祝愿。wt_a82312020041742020_4c37b4.jpg《卢耀如:从我的几次重大瘟疫经历说起》

由于这次疫情影响,他近期未能出行,但仍坚持通过网络联系指导南方一创新城市开展的有关地质环境安全的调查研究工作。wt_a62312020047142021_52a245.jpg卢耀如新春祝福大家

在中国地质科学领域,卢耀如无论在学识还是在品德上,都是一座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灯塔。他用无私为后辈学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用付出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一生诚如他在诗中所言生当强国好奉献,死应报民留善安”wt_a82312020041742019_37ae9e.jpg

卢耀如

(1931.5.1--)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