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成功实现大豆基因单碱基替换,创造晚花表型突变体!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4-22

来源:植物科学最前沿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利用改造后的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率先实现了大豆基因的单碱基替换,并获得了表型稳定的纯合突变系。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Target base editing in soybean using a modified CRISPR/Cas9 system”为题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wt_a42302020423010246_603164.jpg

该研究通过组合Cas9n(D10A)切口酶、大鼠胞苷脱氨酶(APOBEC1)和尿嘧啶糖基化酶抑制剂(UGI),建立了大豆单碱基编辑技术体系,并成功实现了大豆开花调控关键基因GmFT2a和GmFT4的单碱基定向替换,效率分别为18.2%(4/22)和6.0%(2/34)。在GmFT2a靶位点实现了C→T和C→G两种类型的单碱基替换、在GmFT4靶位点实现了C→G单碱基替换。单碱基替换突变可稳定遗传,筛选获得的GmFT2a单碱基替换纯合突变系,在长日照(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和短日照(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条件下均表现出晚花表型,为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定向改良提供了新技术、新路径。


wt_a82302020042310246_63175a.jpg


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已在多种重要作物中实现了基因定点敲除、等位基因单碱基替换和外源DNA片段定点整合,但在大豆中的成功实践还很少见。本研究是大豆单碱基替换研究工作的首例报道,为精准修饰和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改良大豆农艺性状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这也是该团队利用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率先实现大豆基因定点敲除、DNA区段删除、多基因突变(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18, 20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8)后,在大豆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中取得的新突破,进一步拓展了大豆基因组编辑工具应用范围和农艺性状改良手段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博士毕业生蔡宇鹏、助理研究员陈莉、硕士生张岩和助理研究员袁珊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侯文胜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来源:frontiersin 植物科学最前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TY2NDYyNQ==&mid=2247494699&idx=3&sn=dd5d3740339c41f447449fecb0ff5d44&chksm=e8bd9e35dfca1723c48ccee915319905d28831ceec950851f251d7ddde836d719de8ef1493ab#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技术 基因 编辑 大豆 碱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