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人类胚胎嵌合体含4%人类细胞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15

来源:今日科学

本报讯 为寻找可供移植器官生长的环境,科学家一直在尝试培育人类与小鼠胚胎的嵌合体。据《新科学人》报道,研究者现已培养出人类细胞含量达4%的胚胎嵌合体,此前这一比例仅为0.1%左右。

相关研究成果5月14日发表于《科学进展》。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冯健(音译)课题组在小鼠胚胎发育到3.5天时,向其胚泡中注入了约10种人类干细胞。这些人类细胞在小鼠胚胎发育中起到了不同作用,包括促进红细胞、眼细胞和肝细胞的形成。

课题组发现,在其中一个小鼠胚胎内,约有4%的细胞是人类细胞。不过在不同组织中,这一比例可能会有变动,课题组还未研究大脑等特定组织中的人类细胞比例。

先前研究中,构建小鼠—人类嵌合体的难点在于,人类细胞与小鼠细胞的状态无法同步。当人类干细胞处于原始状态或已经初步发育时,小鼠干细胞却仍处于“幼稚”期。若将已经开始发育的小鼠干细胞添加到胚泡中,胚胎最终会死亡,添加人类干细胞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为解决这一难题,冯健等人创建出一种新方法——抑制mTOR激酶并持续3小时,从而让人类干细胞恢复到原始状态。

据介绍,冯健等人实验成功的另一个原因与胚胎生长时长有关。伦理委员会允许该课题组让胚胎发育到17天,比先前大多数研究长1周。因担心此类嵌合体胚胎长出的小鼠更人性化,它们的发育时长是受限的。

“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冯健表示。但胚胎嵌合体最终会发育成哪种动物,是由宿主胚胎决定的。比如将大鼠细胞添加到小鼠胚胎中,胚胎会发育成小鼠,反之亦然,而不是两种动物的混合。“这与胚胎大脑中人类细胞的比重无关,它们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冯健说。

由于猪或绵羊等动物的器官大小与人类更接近,下一步可能需要科学家在这些动物中实验新方法。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动物科学研究的Pablo Ross表示,如果人体细胞能维持在1%~4%,冯健等人的方法或许可行。通过改造动物基因,可限制其某些特定器官的发育,这些器官会由人类细胞发育而成,且大部分来自人类。不过,冯健表示,其团队还没有大型动物方面的资源。

冯健等人的另一个顾虑是,即便胚胎嵌合体中可以培养出人体器官,但由于人与其他动物的混合成分比例过高,这些器官也不适合用于移植。但这一研究对寻找体外培养器官来说仍有意义。冯健表示,许多问题仍待继续讨论,比如这一领域的伦理问题和潜在利益、哪些可为而哪些不可为。

来源:scitoday 今日科学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Y2NjQzOA==&mid=2650442262&idx=8&sn=5ba9a058ff979db32b34b70c9673ecfe&chksm=be8a68bf89fde1a9cb6b9f2af98d8ab9fffbe0f541145560b2fec048d3c42b48f7e9d014fa28&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干细胞 科技新闻 嵌合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