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跨代传递的组蛋白H4K16乙酰化决定未来基因激活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6-05

来源:BioArt

在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之前,静态基因组经过重编程过渡到转录活性状态。在此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对于促进转录激活非常重要。与其他组蛋白促进转录激活不同,H4K16ac在体外抑制染色质压缩,但在ZGA前这种修饰作用的动态平衡与生理意义尚不明确。 为了进一步研究早期胚胎发育中H4K16ac的详细作用及机制,2020年6月4日,德国马普研究所Asifa Akhtar团队在2020年6月4日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rgenerationally Maintained Histone H4 Lysine 16 Acetylation Is Instructive for Future Gene Activation的研究,表明H4K16ac通过母源生殖细胞进行跨代传递,并在胚胎早期通过调控染色质可及性控制未来基因激活。
wt_a82312020060502207_f3229f.jpg
首先,作者探究在配子形成期间H4K16ac的沉积状态(图1),发现在果蝇成熟卵母细胞中有大量H4K16ac,但精子形成过程的后期则缺失。不过,在卵原核和精原核中也检测到了H4K16ac,提示精原核中的H4K16ac沉积只能发生在受精之后。另外在受精卵第一次及后续分裂过程中均检测到H4K16ac,表明H4K16ac状态在果蝇中能够跨代维持。

wt_a62302020065102207_f677f1.jpg图1 果蝇胚胎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
在进化上更高级的果蝇的卵母细胞与小鼠的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受精卵及二细胞期都观察到高H4K16ac水平。说明在果蝇和哺乳动物中,从卵母细胞到早期胚胎都维持H4K16ac状态。
 随后,作者分析对比ZGA前(st3-4)、囊胚期(st5,ZGA)、原肠胚(st7)和胚胎发育后期(st15),发现H4K16ac在ZGA前就已经出现(图2),提示H4K16ac可能参与染色质结构调控而不是直接调控转录激活。
wt_a52362020005102207_fa2481.jpg
图2 胚胎发育各阶段H4K16ac水平
过去报道发现H4K16乙酰化主要由MOF蛋白(males absent on the first)完成。MOF与MSL3和MSL1共同组成MSL亚复合物。H4K16ac水平对生殖细胞中MOF和MSL3的缺失非常敏感。而该研究在此基础上发现,当母源MOF缺失时H4K16ac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核小体可及性也大大降低,表明H4K16ac在ZGA前参与建立开放状态的核小体构象。
 进一步地,作者通过对MOF缺失的st5胚胎进行RNA Pol II ChIP-seq发现,RNA Pol II显著减少且RNA Pol II募集效率降低,表明H4K16ac通过控制核小体可及性和RNA聚合酶募集效率来为下一代重要基因的转录激活做好准备。 在明确H4K16ac表达量降低所导致的一系列缺陷后,作者提出疑问:若在胚胎中再表达MOF来恢复H4K16ac,是否能使表型回复?首先,作者构建了母源MOF完全缺失的受精卵,发现80%胚胎致死,并且在ZGA之后利用转基因再表达MOF,仍无法恢复胚胎缺陷(图3)
wt_a72352020060102207_fe1d9c.jpg
图3 生殖细胞mof突变导致胚胎致死率增加,在ZGA再表达MOF仍无法恢复胚胎缺陷
由于已知在果蝇中MSL复合物参与X染色体剂量补偿,因此作者在最后欲探究H4K16ac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实验发现X染色体上的高亲和位点富含H4K16ac,是MSL复合物结合的重要位点。这种由H4K16ac介导的高亲和位点核小体可及性是起始剂量补偿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的来说,该研究证明H4K16ac能够从母源生殖细胞到受精卵进行跨代传递,并且H4K16ac在转录激活之前,就通过调节核小体可及性来为将来的基因激活做好准备。在合子期诱导MOF的表达无法恢复母源H4K16ac的作用表明这种修饰作用在胚胎早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wt_a72352020060102208_027bfc.jpg


来源:BioGossip BioArt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yNjY1MQ==&mid=2652487096&idx=1&sn=41d607bc65d7ab6e5ee3b376fbed6d6b&chksm=84e22e0cb395a71a633678bad7e12f35e3f6266b386a950e4ba479b799a49c8e781c722a9da1#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基因 组蛋白 胚胎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