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大学校园的“隐性乞丐”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1-20

timg_meitu_1.jpg

提及乞丐,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我们,脑海里可能会立刻出现这样一个形象:衣衫褴褛者拿着一只破盆,走村串户或是站在人潮涌动的街头,不断地用哀求的语气重复着同样的言语,“可怜可怜我吧”。

提及大学生,我们这代人也有一个共同的美好印象:衣着整洁地手捧着一摞书,步履匆匆地行走在宁静的校园里,或是走向神圣的课堂,或是走进宽敞的图书馆。课下或是周末时光,他们会三五成群地结伴而行,或是赏风景,或是尝美食。他们总是那样的活力四射,青春飞扬。

基于以上的生活经验,得知自己要到高校入职,笔者真是无比喜悦。最初,笔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期待,然而入职以后,却逐渐发现自己的幸福指数其实并不高,而身边的同事也有类似的感觉。论及这方面话题时,越是工作久的教师,心中的伤痛似乎就越深,因为他们多了一个纵向比较的维度。

这种不尽人意的状况,似乎与学校的办学层次关系不大。笔者曾在三家高校读书求学,并有过在两所高校工作的经历,发现这一现象几乎在所有高校都普遍存在。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与同行们作交流,大家内心流露出来的失望和悲伤在程度上其实是一样的。

它似乎与教师们的关系也不大。现在,所有能够入职高校的教师基本上都受过严格正规的学术训练,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能。当下学校对于教师的管理也越发规范和科学,很难有不具备教学能力的人可以滥竽充数地占据讲台。年轻教师的博士化、专职教师的项目化,这基本上是国内高校建设的常态目标。并且,它与学校的硬件条件也没有必然的联系。现在所有高校基本都有宽敞的教室、像样的图书馆,都会购买能供学生们使用的学术电子数据库。即便学校内的设施跟不上,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海量的免费学习资源。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教师工作幸福指数不断下降呢?经过多年的仔细观察,笔者发现,它与学校的主体、老师的服务对象——学生们的队伍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老师对于以下校园现象肯定不会感到陌生:即便是上课的铃声已经打响,有些学生们仍会不紧不慢地走着。对于迟到一事,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内疚,总是大摇大摆地晃进教室。进入教室以后,这些学生会习惯性地往教室的后面或是角落里跑,能离讲台多远就离多远,能离老师多远就离多远。这些学生常会带着早餐进教室,但是却不一定愿意带上书包、笔和纸等必需的学习用品,然而他们的手里却总是习惯性地攥着一部手机。

当老师讲课时,这些人或是趴在桌子上似睡非睡,或是虽然坐在那里,但脸上的表情却是昏沉或迷离的。他们还会趁老师不注意时,偷偷地拿出手机玩。一般男孩子喜欢玩游戏,女孩子则更倾向于聊天或逛购物网站。如果老师抛出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来讨论,这些人很少会主动站起来发言。要是被老师点到名了,他们会极不情愿地站起来,伴着一脸迷惘,不是长久地沉默着,就是答非所问。因为有了这些人,老师们不得不在课堂上费精力做一些与幼儿园和小学老师们相同的事——维持最基本的课堂秩序。需要不时地提醒他们放下手里的手机,需要在每节课的课前或中间腾出点时间来点名,以防止他们逃课,需要把先前抛出的问题,再加以细细解释,把他们的思绪拉回课堂。

这些额外精力的付出,使老师们能够讲授的知识容量和难度,较之预期大大缩水,课因此上得既慢又浅。当老师们用心去备课、精心去策划时,这些学生却无动于衷。反应冷漠的他们,上完了一门课以后,甚至夸张到都不知晓老师的性别 。从这些人眼里,老师们很难发现诸如梦想、志向等年轻人应当具有的令人欢悦的东西。这怎能不让老师失望、气馁,进而悲愤呢?

一路拼命苦学、好不容易进入大学之门的学生们,为什么其中有些人会对学习失去了热爱,对探索消退了热情?这是一个极重要的教育现象,非常值得全社会思。而令人更加悲哀的是,这类学生所占的比重不在少数,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些看似衣着得体、不愁温饱的大学生,实质上就是一群“隐性乞丐”。他们两手空空地在校园里晃荡着,严重依赖手机和网络,既不能精通专业知识技能,也没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与他们交流时,你很难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高见。这与以前人们所熟知的拿着破盆、只会不断重复着“可怜可怜我”别无他言的乞丐,是何等相似!

每逢考试或临近毕业,这些人就会想方设法地去找老师套近乎,讨要分数或求赐文章,这时他们与那些走村串户或沿街乞讨的乞丐,是何等的相似?只不过,一个讨要的是粮食钱财,一个讨要的是成绩学业罢了。实际上,较之我儿时所见的乞丐,校园里的这些“隐性乞丐”,非但不值得人去同情,甚至还令人生厌。以前人做乞丐,往往是因为天灾人祸,不得已而为之。比如身体上天生有残疾,不能够自力更生。而如今这些头顶着大学生头衔的“隐性乞丐”,绝大部分是自己主动为之的。或是源于缺乏自律性,好逸恶劳;或是因为对自己、家庭和国家缺乏应有的责任心。

期待有更好的制度,能够使高校里的“隐性乞丐”无法混迹,好让校园恢复往昔的勃勃生机,成为奋发向上的学子们聚集交流提升的天堂。只有到了那时,教师们的付出才会卓有成效,他们的幸福指数才会一路飙升。

作者:柏红秀(作者系扬州大学教授)

来源:中国科学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11/341066.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教师 隐性乞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