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大学毕业生“软技能”不可或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1-02

6.jpg

如今的世界,诸如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学校教育、学生习得等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成为英国高校内争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高校都在思考,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在当前这个变化多端的就业市场中获得成功的能力。尽管回答起来困难重重,但这无疑是当下高等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带来了诸多变化,有人认为政府应该始终聚焦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的总称)教育中包含的学科建设,而这些学科习得的能力通常被称作“硬技能”,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层面,它都受到重视和关注。与此同时,与“硬技能”相对的是“软技能”,从这个称呼的内涵上就能够看出它的劣势,即便在必修课程中也是排在后面。

而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种种迹象都表明,“软技能”为毕业生所带来的助益要远超过我们当前所认为的。哈佛大学在对全球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与STEM相关专业的职业生涯在1989年到2000年时发展迅速,但是自此之后就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与之相反的是,选择在创意产业(这一领域中很大一部分能力需求来源于“软技能”)领域就业的人数,在英国,截至2016年6月的5年内,几乎增长了近20%,达到了190万人。在职场中,“软技能”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以谷歌为例,他们在聘用员工和对已有员工的要求中,将创造力、领导力潜能和沟通技能作为先决条件。

为何在被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今天,“软技能”反而更受欢迎呢?因为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让“硬技能”的“保质期”越来越短,需要不断更新。因此,对于“硬技能”的重视已经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在面对诸多改变时不堪一击。

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显示,每四个成人中就有一人表示,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与工作需求不匹配。一些技术技能,比如编程是可以教授的,而“软技能”是需要时间去发展的,并且往往比习得一门“硬技能”要更复杂。但是,后者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带来的助益更大。如果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软技能”,那么可以保证他们更容易适应变化,能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人和世界,最终将会使他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

当然,技术、实践和可量化的能力很重要,但是如果不重视、关注“软技能”的培养,不将相关课程放在与“硬技能”课程同等的位置上,那么政府和教育体系无疑错失了一个很重要的机会。“硬技能”可能有助于大学生找到一个特定领域或专业的工作,但是“软技能”可能会为他们带来更好选择的可能。

再次以谷歌为例,该公司总结出的“成功人士具备的特质”中,位列前几位的分别是以下“软技能”:成为一个好的指导者、能够很好地沟通和倾听、对于别人的见解看法具有很强的洞察力、能够很好地支持同事的工作、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人类基本的情感和社会技能,应该被高校作为学生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重视起来,并积极培养和发展。

目前,有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并行动起来,在教授“硬技能”的同时,教授学生诸如批判性思维、思维生成、跨学科合作等技能。但是,对于“软技能”这个问题的解决要更加深入,应该从整个教育体系的层面来解决,这样一来,当学生进入到大学阶段时,就已经熟知“软技能”的重要性,并具备进一步发展这些技能的素质要求。

随着报考艺术和人文专业学生人数的减少,和政府持续对STEM学科的重视,“软技能”的价值陷入危机中。也许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从对这些技能的称呼开始。如果我们上述的分析都是正确的,那么“软技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软”,它是未来大学毕业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作者:娜塔莉·布雷特,系伦敦艺术大学原校长、现任传媒学院院长,许悦编译)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342322.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软技能 大学毕业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