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正发呆呢,别打扰我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5-20



timg (1).jfif

终于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可以“发呆”了!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等部门联合发起“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项目,向公众推荐“5125”健康生活理念,建议市民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每天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按照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样化。其中“每天发呆5分钟”的倡议,引发网友热议。

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焦虑的时代。与“发呆5分钟”的倡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新一期《看天下》杂志推出一组专题,直指焦虑症成为我们头号精神问题。今年2月,《柳叶刀》发布了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精神障碍(不含老年期痴呆)终身患病率为16.57%,其中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高达7.57%。据2016年数据估算,中国焦虑症患者约在4000万人以上,是世界上焦虑症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1/

焦虑如此普遍,发呆便显得尤为重要。

焦虑从何而来难以统一归因,但至少和压力紧密相关。专家表示,人在高压的状态下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情绪管理,会对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产生不良影响,而发呆是很好的精神调剂手段。从医学专家的角度来看,发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己有意地不去思考和想事情,只是静静发呆,让大脑放松、清零,短暂不思考和不应对眼前的事物;另一种是无意识的,对事物熟视无睹,表现为发愣、漫不经心、不产生任何反应。无论是哪种发呆,都是大脑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自我调节或应对,也是一种自发的安静和清空状态,属于神经系统的自我保护和调适。

看来,发呆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精神调剂手段,只不过在以往的认知里,“发呆”并不是一个积极的状态。我们并没有从健康的角度反思发呆的价值。

偶尔也有赋予发呆积极意义的,只不过属于“文艺”层面。在你发呆的那一瞬,我们冻结了时间!那些会发呆的人,他们的生活更有意境,他们可以看到风的形状、听到蚂蚁的足音、感受到草的生长……甚至拥有花朵绽放的秘密。只是,普通人的生活如此粗砺,“文艺青年”眼中诗意的发呆,在普通人眼中多半是矫情罢了。

好在,如今“发呆”已经上升到关乎身体健康的高度,它不是文艺的,不是矫情的,是实实在在有助于你调节情绪的工具。每天发发呆,更有利于缓解焦虑、改善情绪,甚至还有助于激发创造力。只是,当“每天发呆5分钟”的倡议向你袭来,很多人又在抱怨,“这么忙,哪有时间发呆?”

是的,我们确实失去了发呆的能力。抬头是高度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和高度功利化的职场驱动,让置身其中的人始终处于一种“忙不完”、“歇不了”的状态;低头是资讯爆炸以及工具性社交的强化,我们时时刻刻都被裹挟在信息处理、关系维护的惯性之中。整个人被密不透风的幕布包围着,哪有缝隙让你发呆?

2/

“忙”,是现实,也是一个最有力的借口。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何为“忙”?一个“心”,旁边再加一个“亡”。所谓“忙”,就是心丢失了,或者干脆就是心“死”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早已为你定义了“忙”的另一层意思。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刷屏一篇文章,《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忙和焦虑很相似,一定程度的焦虑能够促使人们动员身体中所有的积极力量,能够让人们把潜能发挥到极致,一定程度上的忙也能够让人们充实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当你忙到心力交瘁、所有琐碎的时间都被填满的时候,就像一台无休无止运转的机器,非但不是动力越来越足,反而你的脆弱愈加暴露,随时都有宕机的危险。

梭罗说,“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即便我们无法享受太多生命和精神的双重滋养,至少也要为最本质的身体健康着想。公共部门的多次倡议,正是提醒沦陷于“忙不完”中的人们跳出定势,重新定义健康的生活方式。

无论再忙,千万都不要吝啬这发呆的5分钟。收放有度,这可是基本的生活能力!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 陈方


焦虑症 健康生活 发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