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鹤森:罕见的显生宙角闪岩相丹巴金矿-对造山型金流体来源的制约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0-15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

造山型金矿是多年来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但其成因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国际上关于造山型金矿流体来源有两种主流观点。一种是中上地壳岩石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进变质脱水,成矿于变质峰期之前。该模式适用于众多绿片岩相造山型金矿,但不能解释中国显生宙金矿,包括胶东成矿省等。另一种是来自俯冲洋壳和上覆沉积物液化或交代岩石圈地幔液化。该模式的提出是基于近年来众多成矿时代研究表明,造山型金矿普遍形成于变质峰期或峰期之后,其变质围岩早已脱水脱挥发分,因此需要外来深源成矿流体。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我校“岩浆-热液演化与金属成矿”求真群体博士研究生赵鹤森,在导师王庆飞教授、David Groves教授和邓军教授指导下,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资助下,识别出世界上第三例产在角闪岩相变质P-T条件下的显生宙高温深成造山型金矿—扬子西缘丹巴金矿,主要认识如下:

1、狭窄的黑云母化蚀变带与典型绿片岩相金矿的宽泛绢云母蚀变带有显著区别;金属矿物以磁黄铁矿为主也与中温矿床以黄铁矿为主明显不同。

2、矿区高级变质围岩和蚀变带的黑云母、角闪石和斜长石有着显著的成分区别:变质矿物富Fe,蚀变矿物富Mg。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变质和蚀变矿物P-T计算以及包裹体测温共同限定顶峰变质P-T条件为650±50℃和6±0.5 kbar,退变质与成矿P-T条件一致:500~650℃、4~5 kbar(图1)。

3、辉钼矿Re-Os定年表明矿床形成于185±9 Ma,成矿于区域变质峰期之后的退变质阶段(图2)。矿床形成的高温条件及其晚于变质峰期的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不可能来自围岩变质脱水,提出新元古代俯冲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是最可能的流体来源;区域岩石圈伸展背景下,富集地幔活化释放含金流体形成高温深成的造山型金矿(图3和4)。

该研究报道了我国罕见的显生宙角闪岩相造山型金矿,为全球造山型金矿的地幔流体成因模式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图1 丹巴金矿变质-蚀变-成矿温度计算

 

图2 丹巴金矿变质-蚀变-成矿P-T-t演化

 

图3 丹巴金矿区域地质演化

 

图4 丹巴金矿成矿模式

 

上述成果发表在矿床学国际著名期刊《Mineralium Deposita》上:Zhao HS, Wang QF*, Groves DI, Deng J (2018) A rare Phanerozoic amphibolite-hosted gold deposit at Danba, Yangtze Craton, China: significance to fluid and metal sources for orogenic gold systems. Miner Deposita. Doi: 10.1007/s00126-018-0845-x. [IF2017=3.37]

附件20190111075945611539.pdf (8.373074MB)


显生宙 金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