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细胞膜纳米囊泡,缓解新冠肺炎的新疗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0-14

来源:Bio生物世界

wt_a12302201016011025_117ca0.jpg

由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新冠肺炎大流行,给人类的医疗、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快速应对正在发生的COVID-19新冠肺炎以及潜在的新发流行疾病,意义重大也极具挑战性。

前期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ARS-CoV-2依赖于人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ACE2)进入宿主细胞。为了应对病毒的进入与感染,宿主免疫系统会上调炎症细胞因子,以此来清除入侵的病毒,同时促进组织的修复。然而,机体持续维持过高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被称为 “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会导致系统性的免疫功能障碍。因此,除了疫苗研发之外,阻断病毒进入和抑制“细胞因子风暴”也是COVID-19研究方向的重点。

包括瑞德西韦在内的多种抗病毒药物正在积极地开展临床试验,早期干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也显示了令人鼓舞的效果。然而,针对重症感染的候选药物非常少。一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报道,针对白介素-6(IL-6)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单克隆抗体可能可以抑制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然而,由于细胞因子种类的多样性以及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系统地控制细胞因子风暴仍然极具挑战。

近日,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陈小元教授和复旦大学姜世勃谢幼华陆路教授团队联合在PNAS上发表了题为:Decoy nanoparticles protect against COVID-19 by concurrently adsorbing viruses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首次使用基因工程化的细胞膜纳米囊泡,充当“诱饵”与宿主细胞竞争,能够同时吸附病毒与炎症细胞因子,从而有效保护宿主细胞免受COVID-19新冠肺炎感染。

wt_a12302201016011025_149ef0.jpg

为了构建纳米“诱饵”,研究团队首先在293T细胞上基因转染高表达ACE2受体, 然后从工程化的293T/ACE2与THP-1细胞中分离获得细胞膜纳米囊泡,最后将异种的纳米囊泡进行杂化处理得到纳米“诱饵”。

该纳米“诱饵”继承了源细胞表面丰富的ACE2和细胞因子受体,能够同时中和病毒和炎症细胞因子,从而有效干预COVID-19新冠肺炎感染。

在细胞层面,研究团队验证了纳米“诱饵”能够与宿主细胞竞争,有效地吸附并抑制多种假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进一步,基于SARS-CoV-2新冠活毒,研究团队发现纳米“诱饵”可以显著减少病毒颗粒、降低病毒RNA水平、抑制病毒感染。

基于急性肺炎小动物模型,研究者进一步验证了纳米“诱饵”能够有效吸附多种细胞因子,有效降低肺部灌洗液中的炎性IL-6与GM-CSF水平。通过鼻内吸入纳米“诱饵”,小鼠肺部的急性炎症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该研究展示了一种新型纳米技术用于缓解COVID-19新冠肺炎引起的免疫紊乱,为COVID-19新冠肺炎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陈小元教授和复旦大学姜世勃谢幼华陆路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饶浪、复旦大学博士后夏帅、青年副研究员徐巍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来源:ibioworld Bio生物世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zMxMzcyMg==&mid=2247511652&idx=4&sn=2876e0fdea30cb48dd7c3bfc8306f648&chksm=fbf65ab1cc81d3a71c64e3953ab58802f037a102447adeb61d387c880e401bb8ef1357209e0a#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肺炎 细胞膜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