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即食食品可能存在抗生素耐药性风险 |《科学报告》论文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0-23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多药耐药性基因能让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而根据《科学报告》发表的一篇论文Meta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representative ready‐to‐eat food in southern china,研究人员在中国的18种即食(RTE)食品样本中全都发现了这类基因。虽然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包括样本量更大的研究,但该结果揭示了与即食食品相关的潜在卫生风险。


即食食品是指事先烹饪好、无需再加热或加工便可直接食用的食品。这类食品被认为是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和抗生素耐药菌的聚集地,或为食用者带来风险。中国暨南大学的师蕾、Lei Ye和同事收集了18种不同即食食品的样本,包括8种即食肉类,如叉烧、烤鸭、烤鸡和三文鱼寿司;7种即食蔬菜,如黄瓜、海带或莲藕;3种即食水果,如现切哈密瓜。所有样本均从中国南方当地的6家超市随机采购。


作者发现,即食食品中最丰富的细菌群落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蓝细菌门。在作者的样本中,变形菌门含有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的比例最高。在这三类即食食品中,多药耐药性基因是存在最多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研究人员还发现,即食肉类中含有数量最多的、能让细菌对单个抗生素耐药的基因――这些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常见于人用或兽用药物,说明这些抗生素在畜牧业中可能存在过度使用。


作者认为,研究结果或能从更广的角度认识即食食品中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和抗生素耐药菌,从而协助政府进行监管和风险评估。仍需开展更多的系统性研究,追踪抗生素耐药菌和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在食品生产中的污染途径,并确定这些耐药性基因是否对人体有害。

18个即食样品中不同分类学级别下细菌群落结构的分布

©Nature

   Sci Rep | doi: 10.1038/s41598-020-72620-4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原文:

Meta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representative ready‐to‐eat food in southern china

相关文章

评估在使用婴儿奶瓶冲泡奶粉时释放出来的塑料微粒 | 《自然-食品》论文

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有关 |《自然》论文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来源:Nature-Research Nature自然科研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AyMDY0MQ==&mid=2652581904&idx=4&sn=41cf129da658588cbdb3a639af260db8&chksm=80cc9e9eb7bb1788937f0e80281a24ae87958cb2cd5d0a36ac277d431ecb5a54de9cde5f2506#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普 抗生素 科学 抗药性 食品科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