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解析寨卡病毒蛋白晶体结构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6-04-25

内容来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近日,《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科院院士高福团队最新发现的寨卡病毒(ZIKV)的非结构蛋白1(NS1)的分子结构,并提供了一个原子层面的图像。NS1参与了例如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当中。

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目前正在美洲流行。虽然寨卡病毒的感染通常只引发轻微的症状,但是该病毒被认为与小头症相关——新生儿会有异常小的头以及和一种罕见自 身免疫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也相关,这也是为何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的流行是一个公共卫生紧急状况。寨卡病毒是一种和登革热与西尼罗河病毒同属的黄病 毒属病毒。登革热病毒中的NS1对于发病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蛋白也用于诊断登革热的感染,同时也是抗病毒药物开发的建议靶点。

根据2015年在巴西分离出的一株寨卡病毒的序列,高福、施一与其团队使用X射线晶体学获得了一个NS1的部分结构。他们发现寨卡病毒NS1和登革热病毒 与西尼罗河病毒的NS1很类似,但寨卡病毒NS1的表面电荷分布与登革热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显著不同,这一特征可能和它们与宿主因子不同的相互作用有关。

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寨卡病毒的认识,为应对寨卡病毒疫情及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研究者推断,寨卡病毒NS1的独特表面静电特性可能被用于开发新诊断工具。

来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原文链接:http://www.paper.edu.cn/community/details/N201604-22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寨卡病毒 传染病 登革热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