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和光污染如何影响鸟类存亡?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3

wt_a52349c503.jpg

北方红雀的鸣声频率较低,该物种会因噪音污染推迟繁殖时间。

wt_a523763e27.jpg

白胸市鸟具有良好的弱光视觉,会根据光照提前筑巢时间。

近日,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鸟类的繁殖成功率,全面评估了人类噪音和光污染对北美鸟类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相关结果于当地时间11月11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在过去几十年里,鸟类数量减少了30%以上。噪音和光污染对鸟类种群健康的影响常常被忽视,直到最近才有研究表明,这些压力源会对个别物种造成伤害。

为明确鸟类数量下降的原因,研究小组分析了北美地区142种鸟类、58506处鸟巢的繁殖成功率,发现噪音及光污染对于鸟类筑巢及繁殖具有重大影响。

为了喂养幼鸟,鸟类通常会根据日照时间将繁殖活动安排在食物供应高峰期。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在草原或湿地等开放环境中,光污染会导致鸟类提前一个月(相较于正常情况)开始筑巢;在森林环境中,光污染则将其筑巢期提前18天。

所以,雏鸟很有可能在食物尚缺之际便被“匆忙”孵化,从而降低了繁殖成功的可能性。

鸟类对光线的不同反应和其弱光视觉能力有关。鸟类物种眼睛捕捉到的光线越多,该物种就越有可能将其繁殖期提前。

而气候变化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随着全球变暖,鸟类食物的“成熟”时间提前了。那些维持原有繁殖期的鸟类很可能会错过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其雏鸟的存活几率也随之降低。 

不过,“我们发现,那些因光污染而提前繁殖的鸟类,实际的繁殖成功率反而更高了。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光污染恰巧让这些鸟类赶上了因气候变化带来的‘提前批次’食物。”论文作者、加州理工大学的生物学家Clint Francis说。

研究人员由此得到了关于鸟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结论。首先,受光污染影响的鸟类比生活在自然栖息地的鸟类更能追踪气候变化(至少暂时如此)。其次,当科学家们认为鸟类是在根据气候变化调整繁殖时间时,实际上,它们可能只是在对光污染作出反应。

随后,为评估噪音污染的影响,研究人员对27个鸟类物种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生活在森林环境中的鸟类比生活在开放环境中的鸟类对噪音更敏感。而且,噪音污染会推迟鸟类的筑巢时间,因为低频率的雄性鸟鸣在同样低频的噪音中很难被鸟类识别,雌性鸟类也无法据此做出生育的生理准备。

Francis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噪音和光污染对野生鸟类种群的影响极大。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土地管理者可以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更合理地制定策略,保护鸟类。”

科界原创  

编译:花花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自然》 

期刊编号:0028-0836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0-11-noise-bird-habits-success.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光污染 鸟类 繁殖 时间 研究 环境污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