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昆虫是人类基因、信息和生物材料的重要来源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吕芮光) 日前,2018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京举办,400余位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顶尖科学家围绕医学与健康、农业与食品安全、环境科学等领域,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和最新成果展示。“生命科学大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提升我们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自主创新意识、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以及检阅我国生命科学发展的形势和态势都非常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著名的生态学家和昆虫学家,康乐还与我们分享了他在科研领域的一些经历。

康乐对蝗虫的研究已有30余年,“我们研究蝗虫的控制,不仅是为了解决局部地区的问题,而是为全球的蝗虫控制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实际上,飞蝗只是一种代表性的害虫,以此为模式系统,研究飞蝗不仅是为了解决蝗虫本身的问题,而是研究害虫成灾的共同规律和内在联系,以幅射到其他害虫。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它的危害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最近,康乐带领团队以飞蝗为实验对象,诱导其产生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这种模型一旦得到突破,就可以用飞蝗作为帕金森研究的重要模型,来研究疾病的原因是什么,由哪些基因调控,而后通过一些手段进行改善和治疗。“蝗虫的生长周期非常短,可以在一年中做很多次实验。实验方便性和经济性可能会超过小白鼠和大鼠或其他实验动物。昆虫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库,是人类许多基因、信息和生物材料的来源。”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全球气候变暖,通过昆虫传播的人类疾病、动物疾病和植物疾病问题引起更多关注。康乐认为,对于疾病而言,防比治更加重要。“昆虫作为媒介生物,它身上可携带多种病毒、病原物。这给人类带来很高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把传播疾病的昆虫数量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发生疾病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作为河北大学校长,康乐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衡量一个人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有爱国奉献的精神,第二看工作态度,第三看工作效果,另外还要看与同事的合作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看有没有事业心。他常说,人对工作有这样几种态度,一种是仅仅把它当做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一种是把工作当做事业,还有一种是把工作当做自己的爱好与梦想。“就像我现在,你不让我做科研了,我真不知道干什么,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了。”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