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应辰:心系水利 一生奉献大江大河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黑龙江、松花江;闽江、珠江;长江、钱塘江;西江、红水河、澜沧江……这些美丽的江河,无一不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爱大江大河,一生与之牵手。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道与港口工程专家梁应辰。

1928年8月,梁应辰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要吃饱饭就要种田,要种田就要水和肥料”正是这样的想法,让从小饱受贫穷饥饿的梁应辰树立了学习水利的理想。1948年,成绩优异的梁应辰顺利通过了9所大学的招生考试,最后他毅然选择了清华大学的土木系水利组,从此与水利结下不解之缘。

1952年,梁应辰从清华大学提前毕业,被分配至天津塘沽新港。两年后,技术拔尖的梁应辰又被国家选派到国外攻读研究生。学习期间,为增加实践经验和阅历,他走遍了黑海沿岸的港口。1958年,梁应辰回国,归国后协助设计了塘沽新港三码头。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开始研究葛洲坝项目。葛洲坝地区的水工环境和条件给梁应辰出了不少难题。当他和同行看海图时,发现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长江在葛洲坝段的标高还有负值——海图显示长江最低的地方比海平面低了40多米。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他们才明白,这是由于江水太湍急,经年累月的不断冲刷,河床被冲出深坑。长江中这种深坑形成的反坡非常多,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产生冲击力极强的“泡”。水流向上,强度大的有害泡将会对行船安全产生很大的破坏力。梁应辰与当时国内一批最杰出的学者、专家通力合作,不仅出色完成了葛洲坝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工作,自己也在实践中逐步成长为我国知名的水利水运专家、港口与水道工程专家。

“建设三峡枢纽是中国几代水利人梦寐以求的宿愿。”梁应辰曾说,亲自参与三峡工程设计,也成为梁应辰一生最骄傲的事业。在三峡工程建设中,他与全体专家和设计单位竭尽全力共同解决了特大规模船闸总体设计、超高水头船闸输水、与高陡边坡岩体共同作用的大型衬砌式船闸结构、五级船闸监控系统等重大难题。

就三峡工程与葛洲坝电站的关系,梁应辰曾在采访中说到:三峡工程是水利枢纽,葛洲坝也是水利枢纽,两者合起来是一个综合性枢纽。这两项工程不仅息息相关,也倾注了梁应辰所有的水利深情。

2016年12月18日,梁应辰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梁应辰在葛洲坝工程通航建筑物设计和三峡工程各个阶段有关航道工作中的技术攻关、科学论证、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都做出了贡献,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爱的大江大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