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侧侧屈肌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桡侧侧屈肌:桡侧侧屈肌是腕桡侧侧屈肌,是腕屈肌的重要组成部分,腕桡侧屈肌沿桡骨内侧缘紧后方向下行,止于第2(有的为第3)掌骨近端;止腱在腕部包有滑膜鞘。

概述腕屈肌:位于前臂部内侧的屈腕关节肌肉。有腕桡侧和尺侧屈肌,起始于肱骨内侧上髁和尺骨鹰嘴。腕桡侧屈肌沿桡骨内侧缘紧后方向下行,止于第2(有的为第3)掌骨近端;止腱在腕部包有滑膜鞘。腕尺侧屈肌行于腕桡侧屈肌后方,向下止于副碗骨。

腕关节显露途径腕桡侧切口适用于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植骨术等。手术步骤:切口起自第一掌骨基底部,经腕桡侧窝部,并稍斜向背侧于拇长、短伸肌之间,向近侧做长约5c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可见头静脉、桡神经浅支。于桡神经浅支与拇短伸肌之间切开深筋膜,显露拇长伸肌腱、拇长展肌腱及拇短伸肌腱,再向深面解剖分离,显露桡动静脉。然后,将头静脉、桡神经浅支及拇长伸肌腱牵向背侧,将桡动脉、拇长展肌腱及拇短伸肌腱牵向掌侧,切开腕桡侧副韧带及关节囊,即可显露桡骨茎突、舟骨及大小多角骨。腕掌侧切口适应症为:①月骨脱位切开复位术。②月骨摘除术。③腕管切开减压术等。手术步骤:切口自大小鱼际间皱纹处始,向腕横纹近侧做长约6~8cm的“S”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腕掌侧韧带,牵开掌长肌腱显露腕横韧带。纵形切开腕横韧带,显露腕管及其内容。将正中神经分离后,用胶皮膜牵向桡侧保护之,并将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及拇长屈肌腱牵向桡侧,指深、浅屈肌腱牵向尺侧,即可显露腕关节囊。腕背侧切口适应症为:①腕关节腕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②腕关节滑膜切除术。③腕关节融合术及桡骨下端肿瘤切除术。手术步骤:切口自第3掌骨基底远侧2cm始,向腕上做长约6~8cm的“S”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牵开皮下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纵形切开深筋膜及腕背侧韧带。将拇长伸肌腱牵向桡侧,指总伸肌腱,示指固有伸肌腱牵向尺侧,即可显露腕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即可显露腕掌关节及桡腕关节。

应用桡侧腕屈肌H反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近期研究证NDI、SF-36、SF-12及VAS疼痛评分等评分系统都是较为可靠的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方法,但由于个体对于不适及疼痛等的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利用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较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桡侧腕屈肌H反射是一项常规且可靠的评估C6及C7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术前及术后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相关电生理参数的变化对C6或C7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地评估。

桡侧腕屈肌H反射由Deschuytere于1976年首次报道,Sabbahi及其同事通过对不同头部姿势对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影响进行研究后证明了神经根受压时可引起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变化,进而明确了桡侧腕屈肌H反射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1981年Jabre首次使用表面电极记录桡侧腕屈肌H反射,此后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研究之中。这主要是由于表面电极较之针电极可以更准确地记录到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波幅,但由于前臂由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密集,故通过表面电极所记录到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各项参数容易受到其他肌肉来源的容量传导的影响。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择同心圆针电极作为记录H反射的方法,由于同心圆针电极主要记录针芯与针外套筒之间的电势差,故其只记录局限在针尖周围直径500μm范围内的肌肉纤维所产生的波幅以及直径2.5mm范围内的肌肉纤维所产生的记录电位。因此使用同心圆针作为记录电极可以明确H反射确实来源于桡侧腕屈肌,而非其他正中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从而记录到可靠的M波及H反射的初始潜伏期。除容量传导外,另一类容易混淆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电生理因素便是F波,F波通常于超强电刺激时自运动纤维传入换元后又自运动神经纤维传出,由于F波潜伏期与H反射较为接近故容易造成混淆。但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由弱到强的电刺激,进而观察到了所有可得H反射波幅由小至大,而后又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这一经典现象,从而明确地与F波进行了区别。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杜虎羽 - 副主任医师 - 太原市中心医院 骨科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