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大脑前动脉在视交叉外侧,由颈内动脉向前近直角发出,左右大脑前动脉中间以横支相连的就是前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是脑底Willis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颅内动脉瘤的常见好发部位,也是鞍区肿瘤常累及的重要结构。

解剖结构1、前交通动脉位于视交叉前下方,是连于两侧大小不等的大脑前动脉A1段的短干。其变异较多,按形态可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前者为单一连接于双侧大脑前动脉,约占45%~80%,后者有两支、三支、Y型、O型、网状型、成窗等多种形状。少部分人双侧大脑前动脉融合而前交通动脉缺如,约4.5%。

2、前交通动脉位于视交叉上方,邻近终板。多数前交通动脉位于终板前方或前上方,终板池内尚有纤细的小梁纤维连于前交通动脉和终板之间。所以,临床过程中首先应小心锐性分离粘连,然后将前交通动脉推向后上方,注意保护其内的下丘脑穿动脉,直至满意暴露终板。对于前交通动脉成双支、三支或网状的形状时,可限制经终板入路。前交通动脉下丘脑穿动脉常起于前交通动脉的上、后、下壁。有研究者根据穿通支血管的分布区域将其划分为3类:①胼下支:起于前交通动脉的后上壁,较其它穿支为粗大,为前交通动脉最为重要的穿支,发出分支至下丘脑区,供血范围涉及终板、下丘脑前部、前连合、扣带前回、胼胝体的嘴和膝。②下丘脑支:多起于前交通动脉的后下面,供应下丘脑区,与胼下支有吻合。③视交叉支:出现率较低,供应视交叉前面及视神经背侧。有研究者认为有95%的穿支自前交通动脉发出后,并未经终板到达三脑室前壁,而是直接进入下丘脑及视交叉区。

相关疾病与治疗:1、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常见部位,其动脉瘤发生率约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30%。因为前交通动脉在正常人体解剖中就存在较多的变异,加之该部位的动脉瘤生长位置多变,周围组织解剖结构较复杂,为神经外科临床手术治疗该部位动脉瘤带来了很多困难。

2、外科手术治疗:对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外科手术夹闭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重要手段。有研究者认为,前交通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主要依靠动脉瘤的形态和生长方向,瘤体向前方生长的应行手术夹闭治疗;瘤体向后方生长的行血管内治疗。

通过手术发现前交通动脉瘤瘤体向前方生长的较易暴露,特别是瘤体指向前下方,并且从正位片观察到动脉瘤向载瘤动脉对侧生长者,术中无需过多牵拉额叶,即可显露动脉瘤及瘤颈,并且对载瘤动脉及对侧大脑前动脉A1、A2段的暴露较为容易;此型动脉瘤常向前下生长,压迫视神经,分离时应避免损伤视神经及其供血动脉。如压迫视神经严重,应于夹闭动脉瘤后,再将动脉瘤瘤体切除,进行视神经减压。此型动脉瘤手术疗效好,

向前上方生长的前交通动脉瘤,在翼点入路时,对动脉瘤暴露不够理想,有时需切除小部分额叶直回来暴露动脉瘤,此型动脉瘤对侧大脑前动脉A2段显露欠佳,且易损伤对侧的Heubner动脉,并且在夹闭动脉瘤时可能造成对侧大脑前动脉A2段狭窄,所以在夹闭动脉瘤后应探察对侧大脑前动脉A2段的情况,如有狭窄,应调整动脉瘤夹。于术中应注意切除额叶直回的范围不要超过1.5cm,尽量减少对侧大脑前动脉A2段的分离,防止血管痉挛的发生,夹闭动脉瘤时应注意避免对侧大脑前动脉A2段的副损伤。

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全麻成功后,放置腰大池引流,常规开颅,打开硬脑膜,沿各脑池放液;待脑组织塌陷满意后,沿颈内动脉寻找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前交通动脉、对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及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保护回返动脉,显露动脉瘤,分离动脉瘤颈,如动脉瘤体指向前上方,难于直接暴露动脉瘤,有时需切除一小部分额叶直回(直径在1cm左右),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

注意在行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夹闭术时,应注意对前交通动脉的穿支进行仔细辨认,力求保留诸如胼下支这样的重要结构;而下丘脑支损伤,同样可能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高热、认知障碍及长期昏迷等症状,应注意辨别和保护。对于自前交通动脉至视交叉表面的小穿支视交叉上动脉,因为这些小穿支与垂体上动脉的视交叉支有丰富的血管吻合,必要时加以切断,术后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但是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其供血血管痉挛导致缺血,若在手术中不注意保护视交叉上动脉,也可能会造成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薛国芳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