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泊碳酸盐岩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中国湖泊碳酸盐岩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这已为实践所证实。在成因和分布规律上,与海相碳酸盐岩有明显不同,而与国外湖泊碳酸盐岩相比,在发育特点、规模和应用上,也有明显特色。希望中国湖泊碳酸盐岩的研究能对丰富和发展世界湖泊碳酸盐岩的沉积地质学理论和指导生产实践有所贡献。

简介中国湖泊碳酸盐岩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这已为实践所证实。在成因和分布规律上,与海相碳酸盐岩有明显不同,而与国外湖泊碳酸盐岩相比,在发育特点、规模和应用上,也有明显特色。希望中国湖泊碳酸盐岩的研究能对丰富和发展世界湖泊碳酸盐岩的沉积地质学理论和指导生产实践有所贡献。1

分布中国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湖泊碳酸盐岩始于三叠纪,发展于侏罗纪和白垩纪,全盛于古近纪,衰落于新近纪,表现了很强的地史局限性。但在地理分布上,它却扩展迅速并很快遍及中国大陆。三叠纪,只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南缘等少数内陆盆地的局部地区,见有石灰岩和泥灰岩层。侏罗纪,四川盆地自流井组大安寨段的生物碎屑灰岩已是区域性的油气储层。到了白垩纪,石灰岩发育区进一步扩大,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吐谷鲁群、甘肃酒西盆地新民堡群、鄂尔多斯盆地的延长组、辽宁西部地区的九佛堂组、松辽盆地的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山东胶莱盆地的莱阳组、福建西部地区的板关头组、苏北的浦口组和泰州组等一系列陆相地层中,均见湖泊碳酸盐岩。至古近纪,湖泊碳酸盐岩的发育达全盛时期,除华北、东北、西北一些中-新生代盆地的湖相地层中均有湖泊碳酸盐岩外,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的一些盆地,如湖南衡阳盆地、广东三水盆地、广西百色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盆地等,也都见有湖泊碳酸盐岩。此时的湖泊碳酸盐岩还具有厚度大(山东东营盆地花沟地区沙~段碳酸盐岩连续厚度达160 m以上)、面积广、层数多、储油物性好的特点。而且此时湖泊碳酸盐岩的性质也有了更多变化,不但有泥晶碳酸盐岩、以生屑为主的颗粒石灰岩,而且发育有多种格架相碳酸盐岩,甚至像柴达木这样的内陆盆地也有多种碳酸盐岩出现。但是到了新近纪,湖泊碳酸盐沉积作用又全面减弱了。其分布面尚广,如新疆独山子塔西河组、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组、青海民和盆地的贵德群、甘肃靖远的咸水河组、云南开远的小龙潭组、基至华北一些盆地的馆陶组(如渤海湾盆地的孤东油田),也都有湖泊碳酸盐岩!但是,碳酸盐岩类型单调,以泥晶灰岩为主,厚度一般很小,通常只有几十厘米到一两米;连续性差,沉积区随着盆地中心的转移而变迁。1

形成造成中国湖泊碳酸盐岩地史分布上的局限性和地理分布上区域性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海陆变迁,二是气候带的展布与变化,三是构造变动与古地形的差异,四是生物的进化及其对湖泊的适应。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海陆变迁。事实上,中国湖泊碳酸盐岩开始发育的三叠纪,正是海西构造运动后,海水从中国北方退出,形成。南海北陆。的时期(王鸿桢等,1989)。有陆才有湖,有湖才有湖泊碳酸盐岩,这是很自然的事。三叠纪中晚期,印支运动引起中国南方大规模的海退,使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大陆环境。从侏罗纪起,海侵主要限于西藏、青海南部等地区。另在湖南、广东一带,仅在早保罗世有短暂海侵(王鸿桢等,1989)。因此,南海北陆状态基本结束,华南和华北连成一片。这正是侏罗纪、白垩纪湖泊碳酸盐岩大发展的基本条件。古近纪能成为中国湖泊碳酸盐岩发育的全盛时期,除了中国大陆的广阔稳定外,主要是因为全球海平面的升高使中国境内湖泊广布,生物繁盛和四种气候带横贯中国,形成发育湖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的有利条件。而新近纪湖泊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的显著减弱,则是因为强烈的构造运动和欧亚大陆普遍存在的干旱性气候,造成中国大陆剥蚀区多、游走性盆地多、红色盆地多和稳定湖泊少的特殊古地理条件。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