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抗生素≠治感冒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以春夏交替之际和冬季发病率最高。因此,大家对感冒也是见怪不怪了,并且大多数人会选择吃药治疗,这导致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认知误区:感冒了就要吃抗生素。这种想法有道理吗?那么,感冒和抗生素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鼻塞、头痛、发热和全身不适等。根据病因不同,感冒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感冒通常并非是由单一病毒引起的,而是多种病毒共同作用,例如鼻病毒引起的感冒通常是由多个病毒株所致,这种感冒通常症状较轻,且有自限性,人体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的调节而自行恢复。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对呼吸道黏膜具有高度亲和力,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变异,曾多次引发世界性流感,数年前的甲型H1N1流感就是其中一例。该类感冒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较普通感冒轻,但会引起全身中毒、恶心呕吐等其它严重症状。

(3)合并细菌感染型感冒:病毒感染会损伤呼吸道黏膜,进而使病菌入侵形成合并感染。常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它们会引起急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中耳炎等,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且通常情况下,该类感冒比普通感冒的发生率要高。

抗生素仅作用于细菌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植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其主要作用对象是细菌,对病毒并无抑制和破坏作用。

由于合并细菌感染型感冒的发生更加普遍,所以抗生素会被较多次数地用来辅助治疗这类感冒,这也就是人们产生误区的一个原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会涉及细菌感染,所以,抗生素并非在每例感冒中都适用。

既然病毒感染容易引发细菌感染,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吃抗生素来提前预防呢?这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抗生素滥用。

感冒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

用抗生素预防疾病是抗生素滥用的一个典型表现。目前,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原则可以概括为“能少则少,能免则免”,因此,通过服用抗生素来预防细菌感染是非常不合理的。有些健康的人,也会通过服用抗生素来预防感冒,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以上两种情况,使感冒成为了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

抗生素滥用,在增大医疗费用负担的同时,不仅会给人体的肝脏、肾脏代谢带来影响,还会提高体内细菌的耐药性,使很多抗生素对它们无效。另外,滥用抗生素还会使人体正常菌群发生紊乱,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功能。

虽然感冒中的抗生素滥用现象比较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抗生素在感冒的治疗中一无是处。当病情真正需要时,抗生素的确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但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我们切不可擅自服用抗生素。

在通常情况下,感冒可以自主恢复,但它需要一定的周期,通常为3-10天,所以并不完全急于依赖药物进行恢复。多喝热水、注意休息、避免着凉,有时候会比抗生素更有用。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