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反应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核裂变,是一个重原子的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较轻原子核、并在分裂时两到三个自由中子并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裂变时释放的能量是相当巨大的,1千克铀-235的全部核的裂变将产生20,000兆瓦小时的能量(足以让20兆瓦的发电站运转1,000小时),与燃烧300万吨煤释放的能量一样多。

概念重原子核与中子相互作用时,原子核吸收了一个中子,生成一个复合核。由于中子具有结合能和动能,使它处于强烈的激发态,很不稳定。这种处于高激发态的复合核,或者以放出γ光子的形式退激,形成(n,γ)反应,或者是先形变,经进一步形变达“断裂点”,从而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碎片,这就是核裂变反应1。

反应过程当热中子(它的动能跟常温下气体分子的动能差不多)进入一些具有奇数中子的重原子核(铀-235,铀-235,钚-239)内时,裂变就可能发生。重核分裂时产生两个较小的核和两个或更多个中子。

(铀-235平均产生2.5个中子)以及许多能量。典型的核裂反应如有:

235U 10n—→141Ba 92Kr 310n 能量

235U 10n—→103Mo 131Sn 210n 能量

式中10n是中子。

从上面的核反应方程来看,同一种核可能不只按一种方式分裂。裂变产物如14156Ba和9236Kr还能放射β粒子(0-1e)和γ射线(00γ),直到最后变成稳定的同位素。

141Ba—→0-1e 00γ 141La

92Kr—→0-1e 00γ 92Rb

这些反应的产物还能继续放出β粒子,在几个步骤之后,变成稳定的同位素,分别为141Pr和90Zr。

能裂变的235U在天然铀矿中只占0.7%,其余的99.3%都是不能被热中子分裂的238U。反应堆里用的铀棒是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的。裂变产生的是速度很大的快中子,很容易被铀-235俘获而不发生裂变,必须设法把快中子变为慢中子。因此,要在铀棒周围放上叫做减缓剂的物质,它们不吸收或很少吸收中子,使快中子跟它们碰撞后,能量减小,速度减缓。常用的减缓剂有石墨、重水和普通水。如果放出的快中子被减缓速度,它们就能引起其他重原子发生裂变,这些核放出9个中子再引起9个铀原子核裂变,这些裂变产生的27个中子再产生81个中子,……。这个过程叫做链式反应。在一定体积内,铀样品应具有足够的量维持链反应,这最低的样品量叫做临界质量。

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生裂变时放出的巨大能量,可以按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E=mc2计算。这里,E是来自一定质量m损失的能量,c是光速。如果使彼此分开的中子、电子和质子结合成任一特定的原子,就会发生质量亏损。例如,根据各组成粒子的质量能算出一个42He原子质量是4.032982u。而由42He原子的实测质量是4.002604u,所以质量亏损是0.030378u。由于原子比彼此分开的中子、质子和电子更稳定,原子处于较低的能级。因此,假定42He原子由分开的质子、电子、中子构成,则每个原子损失的0.030378u将以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跟质量亏损相当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结合能。结合能和键能类似,两者都是把整体(原子核或分子)拆散成基本组分所需能量的量度。彼此分开的核粒子比它们在核内结合时有更大的质量。

原子序数在30~63之间的元素比起非常轻和非常重的元素,每个核粒子有较大的质量亏损,这意味着最稳定的核存在于原子序30~63的元素之间。由于它们相对稳定性较好,绝大部分的核裂变产物都是原子序数为中间的元素。因此,当发生裂变并生成较小的更稳定的核时,这些粒子的总质量减小,质量必然要转变为能量。

1kg235U或239Pu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20000tTNT。

应用意义核裂变反应是反应堆中最重要的核反应。它的重要性在于,核裂变过程有大量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释放出中子。这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条件下使这一反应过程自动持续下去,构成所谓“链式反应”,而人们就能够不断地利用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或中子2。

核裂变的发现开始了核能时代,反应堆的发展使核能利用变成了现实,并缓解了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的能源危机。发展核电首先必须保证反应堆的安全性,同时还应不断提高它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这除了需精心设计、建造和运行外,合理选择反应堆材料也是保证上述三性的关键。反应堆的创始人费米早在1946年就曾指出“核技术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堆内强辐射下材料的行为”,这个预言已被反应堆的实践和发展所证实,反应堆材料在核电站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红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