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热点三:米酵菌酸 ——“酸汤子”中毒的罪魁祸首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1-12

来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视频来源:中国经济网)


自制酵米面是什么?



是东北等地区(农村、山区)

传统的粗粮细作方式。

      一般用水将玉米、高粱米等浸泡10-30天,使其发酵、变软,再磨浆过滤、晾晒成粉,然后可以制作面条、饼、饺子等面食。

      这种酵米面通常是家庭自制,当制作或储存不当,被环境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产毒后,可引发食物中毒。

专家解读

一、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P. cocovenenans subsp. Farinofermentans)简称“椰酵假单胞菌”,学名: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GB 4789.29-2020),是于1977年在黑龙江省通河县酵米面中毒食品中分离、鉴定出的一种食物中毒菌。其在特定温度和生长条件下,可产生小分子毒性代谢产物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米酵菌酸对热稳定,100℃煮沸和高压不被破坏;经日光、紫外线照射,化学结构破坏,降低或失去毒性。

二、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

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酸汤子、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湿米粉等。

木耳或银耳:变质鲜银耳和泡发不当的变质木耳。

发酵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三、中毒的潜伏期短,主要导致: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

潜伏期一般为30分~12小时或长达1-2天。

尚无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药物,病情、愈后与摄入毒素量有关。

米酵菌酸作用的靶器官:肝、脑、肾等人体重要脏器。

初期症状: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全身乏力,一般无发热。

重者: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

危重症:肝昏迷,中枢神经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

四、明确诊断和预防控制的相关标准

      基于对椰酵假单胞菌和米酵菌酸的研究成果和防控经验,我国制修订相关标准,为椰酵食物中毒的正确诊断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保障。

专家建议

一、家庭或小作坊要慎重制作或尽量不制作、不出售酵米面类食品

      如果,家庭自制酵米面食品,确保不用霉变玉米等谷物原料;

      谷类浸泡发酵过程,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

      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放在通风干燥处短期储存。

      制作中,避免食品接触潮湿土壤,防止椰酵假单胞菌污染、产毒。

二、鲜银耳要及时晒干,禁止出售鲜银耳

      生产经营者要保证培植银耳的菌种质量,采摘后鲜银耳要及时晒干;鲜银耳不得出售。

      如遇阴雨天不能及时晾晒,要有适当的烘干设施烘干并经紫外线充分照射、去毒。

三、正确购买和科学食用银耳、木耳等相关食品

选购:

选购银耳、木耳时,要选择正规渠道

不要购买农贸市场/个体户出售的鲜银耳。

泡发前:

泡发前应检查木耳、银耳感官性状

发现颜色深黄/黄褐色,或受潮变质的要丢弃。

泡发:

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夜;

耳片不成形、发粘、无弹性或有异臭味的要丢弃。

食用:

凉拌时,宜适量加蒜、醋等调味;

当餐食用,不要常温放置或冷藏过夜;

发现有异味,不要食用。

四、要及时处理和救治食物中毒人员

     如发生疑似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减少毒素吸收;

     及时送医,针对肝、脑、肾等损伤程度,对症治疗,降低死亡率。

     高发、高危地区:广泛深入宣传,针对性科学指导!

往期 · 推荐

十年磨一剑  做好中国食品安全的守望者 ——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

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发布

【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热点一:春节防疫—严防反弹、控制食品污染

【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热点二:误食毒蘑菇 ——我国食品安全头号致死因子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cifst1980

了解更多行业、科普信息

来源:cifst1980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c0NDAyMA==&mid=2649587246&idx=1&sn=9ec6ea871e7d3d2bedf6d8f0626978f6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北京市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