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晨:东昆仑山的构造演化-一个新生代再激活的古生代-早中生代造山系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9-29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科研

青藏高原北部的东昆仑山,位于东特提斯造山系统的北缘,记录了新元古代大陆裂解和大洋演化、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大洋岩石圈俯冲和大陆碰撞、中生代陆内伸展、以及新生代收缩变形的连续地质过程。然而,对于东昆仑造山过程的时空关系及其演化模式尚未达成共识。昆仑地区发育与新生代欧亚-印度碰撞相关的东昆仑压扭性断裂系统,亦是青藏高原大陆内部大型走滑断层之一,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对于大陆变形过程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岩石圈构造”求真研究群体成员吴晨和地调院刘文灿教授及其合作者基于在东昆仑地区的基础地质研究,选取典型构造发育地区开展了系统的野外构造地质观测、构造解析、地质年代学等研究,探讨以下几个具体内容:(1)了解东昆仑地区的弧岩浆历史和沉积分布特征;(2)建立新生代东昆仑压扭性构造系统的形成机制;(3)进一步分析东昆仑前新生代的地质演过过程。研究工作取得创新性认识如下:

1、东昆仑造山系统主要经历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三个不同时期的构造变形事件,分别对应了原昆仑弧、古昆仑弧和新昆仑弧的碰撞过程;

2、厘定和分析了东昆仑地区中元古代-新生代的地层时代和沉积物源,强调了沉积过程与三期岩浆弧发育的重要关系,将沉积分布特征与古地形、古构造事件建立联系;

3、新生代昆仑断层的活动及其应力分布特征与昆仑断层的顺时针旋转和书斜断裂体系的围岩特性相关,建立了青藏高原北部南-北向右行剪切模式,进一步提出三叠纪缝合带为新生代昆仑断裂系统的发育提供有利条件的假说。

20191127151038_ec9472.jpg 

 20191127151039_f2339f.jpg

1. 原昆仑弧、古昆仑弧和新昆仑弧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东昆仑地区新元古代-早中生代的造山历史

 20191127151040_07f028.jpg

2. 青藏高原北部右行剪切模型、昆仑断裂系统及其围岩变形关系简图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构造地质学国际权威刊物《Tectonics》上:Wu, C.*, Zuza, A. V., Chen, X.H., Ding, L., Levy, D. A., Liu, C.F., Liu, W.C., Jiang, T., Stockli, D.F., (2019). Tectonics of the Eastern Kunlun Range: Cenozoic reactivation of a Paleozoicearly Mesozoic orogen. Tectonics, 38, 1609–1650. https://doi.org/10.1029/2018TC005370 [IF2018=3.98]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18TC005370.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科研

原文链接:http://www.cugb.edu.cn/uploadCms/outCampusHtml/2019/20600/20190929091959914904.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系统 研究 过程 新生代 昆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