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西里斯-雷克斯号”发现小行星神秘粒子事件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2-09

图片3.png

“奥西里斯-雷克斯号”太空飞船于今年1月6日拍摄到的小行星本奴表面喷射出粒子的景象。

据美国“物理学组织”网站12月5日消息称,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的“奥西里斯-雷克斯号”(OSIRIS-REx)宇宙飞船抵达小行星“本奴”(Bennu)后不久就有了一个意外发现:这颗小行星很可能处于活跃阶段,抑或在持续地向太空发射粒子。研究人员正在对本奴进行进一步研究,并等待飞船带回星球样本。最终的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解释“本奴”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

今年1月6日,科学家在奥西里斯-雷克斯号探测器的导航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首次观察到了一个粒子喷射事件,而这时该探测器才刚进入环绕该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乍一看,这些粒子似乎像是小行星背后的恒星,但仔细观察后,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粒子原来是小行星从其表面喷射出的物质。

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的Dante Lauretta评价道:“这对于扩展小行星的运行认知是一个很棒的机会。”在对观测结果进行充分研究后,该团队于12月6日在《科学》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中公布了他们的发现。研究小组分别在1月6日、19日和2月11日观察到三个规模最大的粒子喷发事件,并得出结论:这些事件的起源地位于本奴表面的不同方位——第一个事件起源于南半球,第二个和第三个事件则发生在赤道附近——这三个事件都发生在本奴的傍晚时分。

该研究小组发现,这些粒子从小行星表面被喷射出来后,要么在短暂地绕着本奴运行后落回该小行星表面,要么离开本奴飘向太空。据观测,这些粒子以每秒10英尺的速度移动,其直径为小于1英寸到4英寸不等。在1月6日那次规模最大的活动中,他们一共大约观察到了200个粒子。最重要的是,研究小组调查研究了各种可能导致这类喷射事件的天体机制,并将原因的候选范围缩小为三个:流星撞击、热应力破裂和水蒸气释放。

然而,大自然的很多现象并不是总能简单地阐明原因。论文的共同作者、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高级研究员Steve Chesley解释道:“可能有不止一种机制在发挥作用,例如,热应力破裂将表面材料切割成小块,之后流星撞击更容易将小块卵石送入太空。”

科界原创  

编译:朱明逸  

审稿:alone 

责编:雷鑫宇 

期刊来源: 《科学》

期刊编号: 0036-8075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19-12-osiris-rex-mission-bennu-mysterious-particle.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粒子 小行星 研究 表面 事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