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推广“舌尖上”的科学

中国科协 2019-12-13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非洲猪瘟蔓延,猪肉还能吃吗?”“益生菌成了‘无益菌’?”“咖啡是否致癌”……这些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18年公布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舌尖上的安全”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

“民以食为天”

在中国古代《汉书•郦食其传》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食品生产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

▲“民以食为天”宣传海报

由于历史的原因,油坊、磨坊、粉坊、豆坊、食坊、茶坊等中国特色的食品生产活动长期处于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状态,作为对以家庭为主体的食品加工生产方式的补充,传统小农经济的特征非常明显。

中国近代食品工业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才逐渐产生近代工业。就食品工业而言,中国的榨油工业是1895年英商太古洋行在辽宁营口设厂方开始。

至于罐头、乳品、汽水等工业部门的产生,则是20世纪的事,如1906年成立上海泰丰罐头食品公司,我国才开始有了罐头食品工厂;1942年建立的浙江瑞安宁康炼乳厂,生产炼乳和奶油,中国才有了第一座乳品厂。可见中国近代食品工业的出现,大概比西方国家迟了近100年。

▲上海市泰丰罐头食品公司的广告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了比较系统且稳定的食品工业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的现代食品工业得到迅猛发展。

1974年,中国食品工业专家尹宗伦与轻工业系统及中科院的几位同行,第一次参加了被誉为“食品界的奥林匹克”的盛会——第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这次西班牙之旅,让他感慨万分,经历了特殊历史年代,中国食品科技百废待兴。

▲中国食品科技专家 尹宗伦

1980年11月,第一届全国食品科技大会召开,在尹宗伦以及何志华、张雪原、秦含章等食品工业领域专家共同发起下,以一些食品工业相关的学术组织为基础,成立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引领中国食品科技队伍走向国际前沿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成立后,作为中国食品科技界的代表,参与组织影响中国食品工业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决策咨询工作,是食品科技学术交流的主渠道、科普工作的主力军、民间国际交流的主要代表。

1984年9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派出代表参加了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合会(UIOFST),并成为正式成员。为中国食品科技界在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中的唯一代表。

从此以后,中国在国际食品业界逐步受到重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国际食品界的影响力也日渐显现。

1999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首次在中国主办了东方食品国际会议,中国食品科技对外交流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1年,在韩国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上,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合会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出邀请,学会派出代表,在大会上做“21世纪的东方食品”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分析阐述了以大豆食品、食用菌、茶叶等为代表的东方食品的优良历史传统。这些内容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东方食品独特的传统优势和科技内涵得到了全球科技界的广泛认知。拥有同源饮食文化的日韩食品界同仁更是希望中国能够牵头,将东方饮食文化发扬光大,造福全球。此后,在全球饮食界,掀起了一股东方食品热。

为中国人的“舌尖”做科学的保障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是由食品工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和与食品科学技术相关的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中国食品学报》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现下设黄酒分会、儿童食品分会等二十余个分支机构,每年组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会、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中国方便食品大会、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等活动,学会还编辑出版了《中国食品学报》《中外食品》《食品与机械》等专业出版物,积极推动我国食品科技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

[1]诸葛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京举行会议[J].中国调味品.1985,(12):1

[2]佚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J].食品与机械.1994,(1):38

[3]戴小枫、张德权、武桐、张泓、孟哲、田帅、张辛欣、杨晓慧.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农学学报.2018,8(1):125-134

[4]刘兴平.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4):3-5

[5]张巍.尹宗伦教授 中国食品科技国际交流的创始人[J].CIFST世界.2014,(12):68-71

[6]王丽君.“舌尖上的安全”要警钟长鸣[J].农业·农村·农民(A版).2019,(02):33-35

[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网站

食品工业 食品科技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