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等建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1-12

来源:中国智库网

文|李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王胜三,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长、中国地名学会会长;刘莉,大荔县委书记

20200112180155_33546d.jpg

日前,由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中国地名学会、国声智库、中国农业出版社、大荔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的大型纪录片《地名中国》开机仪式暨黄河流域(大荔段)地名保护专家座谈会在大荔县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热议地名文化,支招黄河流域大荔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荔被中国地名学会确定为地名公共服务专业委员会永久会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李国强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大荔段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大荔县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积极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大荔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有对文化传承最长广度的认识,也有明晰的发展思路,确立的‘1+’发展战略,为大荔发展注入了信心。”李国强指出,大荔应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机遇,做好经济文化发展的大文章。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长、中国地名学会会长王胜三介绍,《地名中国》第一部将集中介绍底蕴深厚的大荔地名文化,深入挖掘大荔地名文化和地域历史,探寻地名背后的故事,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黄河西岸的千年名城大荔风貌。 

大荔县委书记刘莉表示,地名是历史的一个痕迹,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标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第五大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此次活动为挖掘大荔文化历史基因提供了一个机会,更为大荔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展示窗口。大荔将倾力做好此次地名研究工作,深入挖掘大荔地名背后的故事,真正将“大荔名片”打响,进一步增强大荔群众的文化自信,让更多人来大荔考察交流、投资兴业,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智能绿色发展示范县”增添新动能。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大荔的历史沧桑、岁月留痕、文化根脉展现在世人面前,进一步提高大荔知名度,为大荔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智能绿色发展示范县”目标的实现提供新动力,以实际行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结草衔环”的结草村,“东通三晋,亦多大贾”的物资集散地朝邑,扼秦晋交通咽喉的大庆关渡口,与风陵渡齐名的南北重要航线“金陵渡”……当日,与会嘉宾先后实地调研了范家镇结草村、老朝邑县城遗址、丰图义仓、大庆关渡口和韦林镇仓东村等地,详细了解大荔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 

在当天的活动中,大荔县被中国地名学会确定为地名公共服务专业委员会永久会址,并举行了授牌仪式。大荔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声智库文化发展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编辑:毕慧敏)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12月25日

http://www.chinathinktanks.org.cn/content/detail/id/lk8fro85

来源:ChinaThinkTanks 中国智库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DI3MTcwOA==&mid=2652199835&idx=1&sn=db929ef1ab254cba52a4650d59d51aba&chksm=809099a8b7e710be67b6bc7fe928cd2e1fece42d1568e81ed735992dd65a5a5b4be76af2a6df#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生态保护 李国强 黄河流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