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语言问题探赜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9-03

《当代诗歌语言问题探赜》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诗歌“一观两翼”的语言问题,主要探讨当代诗歌语言观,以及诗歌语义、结构层面的四个问题和文体、功能层面的四个问题,最大限度破除对诗歌语言的认识误区,探索当代诗学研究的新思路,致力于跨学科交叉研究,深度推进语言学、符号学、哲学等领域的语言理论和方法在诗学研究中的应用,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诗学理论命题。

20210903122719_71572b.jpg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现代汉语诗坛有着充分的语言意识,诗歌对语言的选择非常自觉,现代汉语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他者化进程在诗歌里受到了阻断,汉语呈现出了自我生长的面貌,其包容性前所未有,翻译体汉语、科技体汉语、古语体汉语、日常体汉语在当代诗歌中和谐共存。诗歌表现出巨大的胃口,以往时代认为难以诗化的一切都有可能得以诗化。与这种诗歌写作雄心相伴的是诗学观念的更新,甚至可以说,观念的变化先于当代诗歌的语言。

当代中国诗歌对现实生活的介入程度一直很高,其表现为语言的指称性很强,诗人的生活经验成为诗歌语言的主要促动力,而不是语言的审美力量,所以当代没有出现纯诗或语言诗之类的写作倾向。

当代诗潮均不以诗体命名,似乎患上了诗体失语症,实则因其在开放的重建过程中,超越了诗体分类的传统法则。传统诗体融入了较强的意识形态因素,语言的可能性很小,每种诗体都与一种固定的语言体式相应,排斥语言的实验,本身就是当代诗歌反抗的对象。然而,中国当代诗歌并无诗体革命,只有诗学观念的革命。海子、骆一禾的史诗写作,于坚的长诗、诗剧写作,西川的跨文体诗写作,都只是出自诗歌写作的雄心,而非有意识的诗体建设。叙事、反讽、戏剧性对白等文体因素,同样是观念的更新促成的。从语言上说,这些不过是诗歌语言空间的不同风格,而适应现代汉语特性的诗歌语言空间的建构,才是当代诗歌的使命。

当代诗歌研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无法穿透观念,到达观念与语言的相互砥砺的诗歌现实。研究者一般缺乏语言学的视角,几十年来将语言视为形式主义的教化。词与物的关系在传统印象中是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语言在复制现实与世界,故而只是后者的形式部分。然而,西方人对此常识已有深刻的批判。

当代的诗歌批评总体上离诗学远,而离文化阐释近,诗歌文本细读难得一见,但近年来真正的诗学文本研究方面已有起色,而单个诗文本研究的文章则多见于诗人兼学者之手。这标志着中国诗学不再讳言语言在诗歌中的中心地位,也不再讳言诗歌技艺与修辞。当代诗人的一个共识是:诗歌是挖掘语言潜力的艺术,是语言的风景,语言与诗思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诗歌出现了把语言问题提升至诗学本体的理论思潮。同时,整个中国文学界也在经历“语言”的洗礼。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当代诗学的主题之一是“语言的欢乐”。由此就可能产生伪问题,部分问题也只在分类学上有意义。 

语言问题首先影响的是语言观。“朦胧诗”的得名暴露出读者的语言观跟不上诗人的语言观变化,也从反面表明现代汉语诗歌来到了新的语言美学观念中。这就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诗潮,诗人们大量使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意味变得不透明、多义、朦胧。其实,这并不“新”,20 世纪上半叶的象征派和现代派诗歌所反映的语言观,与此相差不远。朦胧诗之后,诗坛出现了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他们积极借鉴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经验,个人主体意识增强,要求重建诗歌精神,倡导诗歌回归本真的状态,倡导回归语言。

与此同时,网络的作用,也促使诗歌开始走上“平民化”道路。“语言的觉醒”,是这个时代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现代汉语诗人从1989 年开始走上了多样化的个人话语写作道路,然而一些口号不断将诗歌卷入激烈反抗的神话之中,导致诗坛变得异常浮躁,不时有人标举新的诗观,写诗变得没有多少难度,写诗的人越来越多,诗的品质却越来越差。这是由于从政治化写作到个人化写作,语言在其中的角色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调整,语言的地位虽然在诗歌技艺的强调中有所提高,但仍然被作为工具来使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除语言观问题之外,大致存在于两大层面上,即诗歌语言的结构层面、文体与功能层面。(1)结构层面:问题集中于诗歌语言的特异性、意象、隐喻与反隐喻、声音与意义的关联等,这些问题之间的相关度相当大,大处上看,它们都与对语言和诗歌的本质的理解密切相关,从细处看,则表现为语言表意结构的纵深差异。(2)文体与功能层面:诗歌在文体与功能层面的语言问题包括口语化问题、叙事问题、及物写作问题、语感写作问题等,它们都是当代诗歌批评中的关键词,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个都关涉当代诗歌具体文体或功能的一个部分,对现代汉语诗歌的诗体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从诗歌传播的功能角度看,本书第五章还涉及一个跟语言相关的问题,即诗语的晦涩问题。

本书对中国当代诗歌发展有较准确的把握与判断,对相关诗学问题的研究具有超前性。本书可供大学人文学科领域的师生,哲学、语言学、文学研究者,以及诗歌艺术创作爱好者阅读。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观念和语言的相互砥砺 1
第二节 问题的分布 5
第二章 当代诗歌的语言观脉络 11
第一节 20世纪西方语言观的更新 11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观的影响脉络 16
第三节 当代诗人对现代语言观的接受与思考 20
第四节 当代诗歌背后的语言观面貌 22
第五节 语言观与当代诗歌的关系 27
第三章 诗歌的空间语法 37
第一节 组合与聚合 37
第二节 空间语法 42
第三节 诗歌空间的形成机制 49
第四节 意义空间中的等值原理 53
第五节 诗歌的空间语法形式 57
第四章 意象与语象 69
第一节 作为诗学分析对象的语言 70
第二节 语言与意象、语象的跨层关系 73
第三节 古典意象理论的符号学含义 77
第四节 语象的符号学类型 81
第五节 从认知心理学看语象与意象的关系 86
第六节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符号学分野 90
第五章 隐喻与反隐喻 96
第一节 隐喻与“四大格” 96
第二节 隐喻与转喻 101
第三节 反隐喻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108
第四节 现代诗语的晦涩问题 115
第六章 现代诗的声音探索原理 121
第一节 诗歌与声音 121
第二节 “声”“音”符号与诗歌音律 128
第三节 音律与诗歌的关系 132
第四节 声音语象的探索 137
第七章 口语与口语化诗歌 147
第一节 “口语诗”的问题脉络 147
第二节 口语化诗歌的历史维度 150
第三节 口语与书面语的伪对立 152
第四节 “口语诗”背后的诗学事实 158
第五节 诗的语言形态分析 162
第八章 语感写作问题 169
第一节 语言意识与语感 169
第二节 诗歌写作中的语感 171
第三节 语感写作的困境与出路 180
第九章 诗歌的叙事诗学 187
第一节 叙事、叙述与诗歌中的叙事 187
第二节 当代诗歌叙事性的维度 192
第三节 叙事性诗歌的语言学特征 203
第四节 诗歌叙事的品质问题 209
第十章 “及物写作”与语言的功能 217
第一节 不及物写作与及物写作 217
第二节 当代诗歌“及物写作”的限度 222
第三节 诗歌:介入或不介入 229
第十一章 结束语 236
主要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48

来源:科学出版社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IxNDMwOQ==&mid=2656176888&idx=2&sn=6d0ec85f4ba166e38e91927e6ba3f95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语言观 诗歌语义 功能层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