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讲堂No.1:刘彦随教授讲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7-20


7月17日下午,由中国土地学会主办的“土地大讲堂”正式开讲!
本次“土地大讲堂”为系列活动的第一期。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张凤荣主持,邀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刘彦随教授,为会员单位和广大全国土地科技工作者做了《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讲座。讲座从国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入,回顾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和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乡村发展滞后的问题,阐明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一重大论述的时代性、正确性。刘彦随教授依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提出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命运共同体,乡村振兴是乡村系统和城市系统深度融合发展过程,只有二者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对象是一个乡村地域多体系统,包括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乡村振兴重在推进城乡融合系统优化重构,加快建设城乡基础网、乡村发展区、村镇空间场、乡村振兴极等所构成的多级目标体系。这一重要观点,丰富了我们对现代城乡关系的理论认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是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很清晰,但不同地域类型的乡村振兴路径选择仍面临一些挑战。基于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讲座梳理了全面乡村振兴的前沿问题:第一,系统探究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义与需求,要求将目标指向和问题导向有机结合。面向“十四五”及2035年目标的乡村建设,需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公共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村庄规划与空间格局优化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注重培养“三乡人”、“三乡师”,引导他们积极融入全面乡村振兴,胜任新时期赋予的兴业富民使命担当。第二,深入研究乡村地域多体系统和多级目标,强调地域观、城乡观、人地观、居业观、动态观,实施乡村极化发展战略。第三,研究创建乡村振兴战略的体系与范式。第四,揭示乡村地域规律,因地分类精准施策,做好乡村振兴系统动态格局模拟与情景预测。第五,要有全球视野、国际眼光,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际前沿战略研究相结合。最后,围绕土地整治、产业培育、兴业富民创新路径,介绍了刘彦随教授团队近十多年开展的“延安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榆林现代农业双优工程”、“河北太行山坡地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这些项目注重将专业理论、工程技术和实践应用“三位一体”,通过长期观测、试验和示范推广,形成了乡村振兴的不同类型典型模式,大大开阔了会员单位和广大土地科技工作者的视野,鼓舞了大家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全面乡村振兴做贡献的决心和信心。本次“土地大讲堂”在腾讯会议和知网都开设了会议室,参与人数达到2580多人。据悉,中国土地学会将定期举办“土地大讲堂”。

来源:中国土地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zgtdxh.org.cn/xwdt/202107/t20210720_2663505.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土地 乡村 教授 战略 城乡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