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在气候模式系统性误差研究中取得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1-01

气候模式系统性误差是导致未来气候变化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因此模式误差的起因和影响已成为国际气候模式对比计划重要的研究内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荣华课题组副研究员朱聿超等利用最新发布的CMIP6数据,结合湍流观测和数值模拟,首次对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温盐误差进行系统性研究,揭示了海洋过程在该误差产生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mateClimate dynamics上。 

气候变化的原因与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是海洋和大气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数值模式是进行气候研究的重要工具,然而模式结果与观测之间通常存在较大的系统性差异。这些误差是当前模式中的共性问题,限制了模式的模拟和预报能力。近年来,耦合模式性能得到了提升,但其对海洋温盐场的模拟尚无改善。目前对模式误差的研究仅局限于海表面温度误差,对次表层模拟情况的认识仍不足。 

科研人员利用最新发布的CMIP6数据,发现气候模式在热带西北太平洋和5°N以内的赤道区域产生一个过浅的温跃层,而在热带东北太平洋产生一个过深的温跃层,并以8°N为中心形成偶极子结构的温跃层强度误差。热带北太平洋中的温跃层误差主要由海表面风应力旋度误差引起,又可进一步归因于热带北太平洋长期存在的double-ITCZ误差。此外,热带东北太平洋中的温跃层误差还可归因于海洋模式中背景扩散系数的不真实表征。用观测的扩散系数代替当前模式中的给定值可以有效提高模式中热带东北太平洋的温跃层强度。温跃层误差严重影响海洋环流的模拟,主要包括NECC模拟偏弱,海洋内部向赤道的水体输运模拟过少和边界过于向东延伸。 

该研究揭示出海洋过程在模式误差产生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该误差对大尺度气候模拟的影响。研究成果被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引用。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资助。

温盐误差全球分布   

(a)低误差模式(蓝)与高误差模式(红)模拟的热带-热带外水体交换路径差异。灰色阴影代表CMIP6次表层平均温度误差(b)北纬10度经向流速差异(c)局地风应力旋度误差vs温跃层深度误差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110/t20211012_4808721.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海洋 误差 热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