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民生成绩“晒单” | 市公安局、住建局、城管局……向你报告!

常州市科协 2022-01-19

民生连着民心

民心凝聚民力

不平凡的2021年已经过去

这一年

常州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如何?

近期

各部委办局“期末考”成绩单陆续出炉

1月17日下午,常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向市民报告2021年常州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图片市公安局图片

分类施策,治理交通拥堵

针对医院门前堵。创新推出“只进不出”“潮汐车道”“预约停车”“停靠港湾”“即停即走”等治堵措施。局前街、晋陵路等周边道路早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下降26.2%平均车速提升31.6%。制定市第二人民医院周边交通治理方案,优化周线巷、鲜鱼巷交通组织。

针对学校周边堵。建成启用13家学校地下接送中心,接送学生时间由8分钟压缩到3分钟,学校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最高提升40%。持续推广“公共交通+专业校车”“学生专车”,“学生专车”接送学生89.96万人次,乘坐率提升15%,学生乘坐公共交通716万人次,增长18.5%。

针对高架高峰堵。实施高架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打出施划单元梯次管控、匝道定时管控和“黄实线+白虚线”、“交替通行”、地面分流、绿波控制“组合拳”,高架环线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下降7.3%,拥堵时间缩短约10分钟,龙江高架(中吴大道至飞龙路段)高峰时段平均车速提升21.2%。

针对道路施工堵。对96个施工路段“一点一策”制定交通组织方案,确保“拥而不堵、通而可行”。

图片

多措并举,优化交通组织

推进交通设施设置规范化。制定《常州市城市道路交通隔离栏设置规范》,在和平路、延陵路等主干道更新新式交通隔离栏30.5公里。在117个主要通行路口设置“红月亮”(右转警示区)286处,交通伤亡事故减少12.7%。创新设置路段Z字型发光斑马线。积极推进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道路监控、标志标牌和指示路牌、路灯“多杆合一”。

推进交通信号管理精细化。成立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控制中心,中心城区信号灯路口联网控制率达98.06%,通江中路龙锦路、延陵路晋陵路等50个主要路口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70%主干道实现“绿波”控制,南大街片区、龙锦路惠民路口试用“智慧路口系统”,实现区域交通协调控制。高德大数据监测我市“交通健康指数”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3位

推进交通出行服务便利化。与常州广播电台“交广90”全面合作,电台主持人在公安交管指挥中心实时播报交通路况、交通信息。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发布交通出行预警信息4.6万次。

图片

标本兼治,破解停车难题

推动政府立法。《常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

平衡停车供给。推动社会资源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818个,在北塘河路等11处路段施划夜间限时停车泊位810个,利用退红线区域规范设置停车泊位3936个,“智慧停车系统”累计接入公共停车位11.02万个。在老小区增设停车位9036个。

强化违停整治。增设违停拖移和禁停提醒标志297块、阻车石柱826只、违停抓拍设备141套,现场处罚、违停贴单、违法抓拍95.3万起,拖移违停车辆8318辆,清理“僵尸车”593辆。会同住建、城管等部门,开展乱停车“微治理”。

图片

惩教结合,净化交通环境

创新治理机制。建立“大数据+网格化+路长制”道路交通安全现代治理机制,在44条主次干道、30个主要路口推行路长制。全省城市道路交通秩序重点指标测评通报,我市非机动车守法率,机动车礼让率,电动自行车挂牌率、戴盔率居全省前列。

严管交通违法。部署“畅安”系列行动,组织渣土工程运输车、“炸街车”、非标电动车和流动加油车等专项整治,现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42.4万起。

广泛宣传劝导。开展“一盔一带”“畅安校园行”“骑行新风尚”等交通安全宣传1610场次。公示“红黑榜”企业747家,曝光不礼让行人、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1050次。组织文明交通志愿者、重点车辆驾驶人、驾校学员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

图片

市住建局

图片

停车便利化工程建设情况

出台《2021年常州市停车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常州市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城市“边角地”、“空闲地”资源,多途径、多形式增加停车位供给。以钟楼区为例,将清潭新村、花园新村、白云新村等部分大板房拆除后的空地建设老旧小区临时停车场,增加近千个泊位。

2021年全年,全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818个

图片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情况

2021年,我市对83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投资额19.68亿元,惠及住户5.45万户,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计划内改造面积和户数均位列全省第二

图片

改造工作取得的成效:

推进了城市更新建设。

在老城厢7.4平方公里范围内,把所有老旧小区共63个项目,全面纳入复兴发展计划之中,统一设计,形成老城厢、老旧小区“双老焕新”趋动模式,重塑城市黄金地段

改善了小区内部环境。

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7699个,改造供水管网8.8万米,改造照明设施9018盏

加快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步伐。

丽华片区在改造后期因地制宜划分成6个封闭区域,实现封闭式物业管理,彻底解决了过去“封闭不了、管理不了、日益破败”老旧小区难以推进物业管理的局面。

我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富强新村社区获得2021年度“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丽华一村改造效果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图片

棚户区改造情况

我市加大政策力度,对棚户区改造新增建设用地实行计划单列、确保供应,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全市棚改项目共获得中央、省级专项资金约3.23亿元,全年共获得棚改专项债3.24亿元

我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9155套、基本建成14060套,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有力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图片

“大板房”异地置换房项目情况

列入治理的大板房签约率、腾房率均达99%以上

确定将城西物流地块和妇幼保健医院东侧地块、董头村二期地块、红庙头地块作为产权置换房地块,目前三个项目施工正有序推进,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

截至目前,全市“大板房”住户选房工作已全部完成。

市城管局图片

市城市管理局牵头“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二期”相关项目。该项目是2020年一期工程的启承衔接、配套延续和完善提升,重点是对站点周边地区和部分站点间道路沿线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对外立面的改造提升

 

针对沿线建构筑物外立面和店招店牌质量较差、风貌景观不佳、色彩突兀等情况,出新建筑外立面约15.63万平方米、清洗5.7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店招标牌约8040平方米,安装空调遮挡4476平方米。

图片

对道路路面的改造提升

 

针对沿线部分主次干道老旧、破损等情况,沥青摊铺道路长度7.5千米,约33.9万平方米。

对绿化景观的改造提升

 

通过补种、更新、增设景观等方式,共整治绿化面积约15.5万平方米,铺装面积约4.7万平方米。

图片

对户外广告景观照明改造提升

 

共拆除各类户外广告(楼顶广告、墙体广告、电子显示屏等)320余处,约1.5万平方米

对延陵路、东方路等进行多功能杆改造,景观光柱恢复,沿街步道设置庭院灯、地埋光源、座椅灯带。

市交通局图片

不断加大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2021年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50公里,农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2公里,农危桥改造14座,共计完成投资2.43亿元。

2021年江苏省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中,我市县道养护质量得分95.34分,位居全省第一

金坛区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溧阳1号公路”新实践案例》入选全省首批“农村公路+”典型案例,成为县域小成本办大事的乡村振兴典范。

武进区将60公里环太湖四好农路作为创建重点,形成全国示范路创建方案,确定湖湾风光线、乡旅慢游环、产镇风貌带“一线一环一带”为创建内核,重点明确了8.99公里的湖湾风光线工作任务清单。

图片

2021年,市交通局加快推动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和公共自行车 “三网融合”,努力构建“地铁+公交+慢行”的顺畅出行链。

线网衔接更加高效便民

全年累计围绕轨道交通2号线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3条,完成年度目标的163%;

新建71个公交候车亭,完成年度目标的444%;

新设公共自行车点位22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05%。

至2021年底,共有74条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2号线衔接,2号线沿线300米内公交线路和公共自行车站点衔接率达100%

图片

多元公交服务亮点频现

开通溧阳—广德首条跨省毗邻公交线路

开通串联“常州三杰”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公交旅游专线

配合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试点5条高峰高频地铁接驳线路,依托“i巴士”微信程序和客流大数据分析,新开2条定制公交

主城区实现500米公交站点全覆盖。

图片

服务设施持续优化升级

加快公交车辆提档升级,年内新购置648辆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62%;

龙虎塘公交枢纽等17个公交场站安装电子发车屏;

实现轨道交通与公交一卡通刷,享受与市民卡同等优惠;

推动实现“我的常州”APP、“常州行”APP公交换乘优惠。

市农业农村局

图片

整治提升成效: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推进

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的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新增44个分类行政村,累计建成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行政村577个,全市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厕所粪污治理成效显著

全年新改扩建191座农村公厕,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全部按照三类以上农村公厕标准实施建造,实现行政村三类农村公厕全覆盖。

图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标增速

全市新增245个规划发展村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发展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覆盖率达96.1%,已建设施正常运行率95%以上。

加快疏浚农村河道,分类分级开展“治水、治岸、治村”“三治”行动,整治问题小微水体,将小微水体纳入长效管护体系。

农业废弃物治理全面升级

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新北区创成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构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530个,累计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256吨

全市累计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85个,其中省级“五有”标准回收站点16个,回收废旧农膜约2792.67吨,回收率达93.27%以上。

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

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

图片

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在全省率先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五区二十五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项目,目前,累计15个示范点成功揭牌,4个村庄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建省级绿美村庄40个28个村庄被评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410个村庄建成美丽宜居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