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 : 周江宁组发现脑内负责压力应对行为的神经元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03

来源:BioArt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的自然和社会中,面对压力每一个个体都将做出选择:是主动应对还是被动回避。负责这种抉择能力的脑的生物基础是什么?这是一个著名科学问题,简称之为“战斗或逃跑”的选择。研究者常根据动物所采用的行为方式判断其面对压力时选择的应对策略。

2020年2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江宁研究组Neuron杂志上发表文章Prefrontal Cortex 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Neurons Control Behavioral Style Selection under Challenging Situations历经八年,采用基因操作小鼠结合行为学、药物遗传学和在体显微成像等技术发现:在各种行为挑战情景下,内侧前额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神经元是决定选择“战斗或逃跑”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wt_a72342020030061353_1e0d81.jpg
该研究首先确认了内侧前额叶的CRF神经元为一种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并与椎体神经元构成神经环路。接着采用活体显微成像的方法观察到:在面对负性压力下,小鼠采取主动应对行为时,CRF神经元活性增强。在悬尾、强迫游泳和社交竞争挫败等负性压力条件下,采用化学遗传学方法凋亡或抑制内侧前额叶CRF神经元,可增加小鼠的被动应对行为;而CRF神经元的激活则促进主动应对行为。
个体长期暴露于负性压力下,仍可维持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稳态,称之为对负性压力“抵抗”;而在长期负性压力下,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稳态,则称为对负性压力“易感”。流行病学和临床证据显示,习惯采用被动应对行为的个体,发生压力相关的心理、身体功能紊乱或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即所谓的“易感”。该研究进一步研究了前额叶CRF神经元在小鼠产生“抵抗”行为中的作用和机制。在长期社会竞争失败情况下,百分之八十都表现为“易感型”,采用化学遗传学的方法,选择性激活内侧前额叶的CRF 神经元可显著增加小鼠的主动应对行为,“抵抗型”小鼠的比例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该效应具有较长的持续性。上述结果揭示:内侧前额叶CRF神经元为脑内负责调控压力应对行为的神经元。促进内侧前额叶CRF神经元的活性可增强主动应对行为,提高对环境负性压力的抵抗性。
这一发现推动了对“压力应对行为抉择”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的了解,并为改善或治疗负性压力相关紊乱和疾病,提出新的思路和途径。

wt_a82302020030461354_21dada.jpg
该研究与华中科技大学龚辉教授、中国科大杨昱鹏张智教授合作完成。陈鹏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周江宁教授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0.01.033

来源:BioGossip BioArt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yNjY1MQ==&mid=2652481695&idx=7&sn=d762e5919ab17a2572745969b1503e2e&chksm=84e23b2bb395b23dd688efdb5f0eadf0bd98ce7734a25e7fa487ac69c2fd24cf239f527f22b3&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神经元 额叶 压力应对行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