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湿地土壤中的砷分布情况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5-06-05

本周的《科学报告》上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砷浓度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砷在此类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情况的。研究表明,在三江平原的湿地中采样的土壤当中,砷的浓度和锰与铁土壤浓度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pH值呈弱酸性,土壤有机质主要累及在上层,而铁和锰从土壤上层中淋滤从而积累在下层的土壤当中。

土壤中的砷可通过植物吸收的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尤其对大米的消费者风险较高,因为大米是自然富集砷的植物。研究砷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情况是为了了解它的转移情况和人为影响,砷分布的人为影响包括采矿,冶炼,使用含有砷的杀虫剂和动物粪肥和用被砷污染的地下水灌溉。为了了解中国东北三江平原的土壤中砷的垂直分布情况,林春野和他的同事从不受当地农业活动影响的自然湿地土壤中采集了两条90厘米的土样。他们发现,土壤表层的pH值在5至5.2,土壤表面到下方5厘米处的有机质含量约34%。铁和锰在湿地土壤中的下层积累,作者表示砷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大致是类似的。

作者注意到湿地的土壤上层的砷浓度范围为每千克1.1毫克至5.3毫克,下层每千克18.2毫克至59.8毫克,后一数据比全世界土壤砷浓度中位数高得多。由于在研究现场大气沉降是唯一的人为砷来源,研究人员提出,中国的来自燃煤的大气砷排放量迅速增加,从1980年的每年635.57吨,到2007年的每年2205.5吨,加上上层土壤的淋滤和微生物在厌氧土壤导致了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砷的这种分布情况。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原文链接:http://www.natureasia.com/zh-cn/research/highlight/995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