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前线】孝感前方报道|刀尖上的“逆行者”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06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会微平台

224日,时间已临近晚上8点,孝感的天空下着小雨。


▲王文斟在同事帮助下穿上防护装备。受访者供图


孝感市疾控中心检验所里,重庆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所高致病性病源与未知病源检测科科长王文斟准备打开当天的第376个采样瓶。


上午10时进入实验室至今,除了短暂的午餐时间,王文斟不曾取下头上的正压式电动送风呼吸器。

呼吸器发出的噪音,回荡在耳边,王文斟耳廓的疼痛感愈发明显;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他贴身的衣物已经完全湿透,像一层膏药紧贴在身上,极不舒服。


王文斟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了采样瓶上。


采样瓶里,装着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王文斟的工作是提取病毒核酸,然后由实验室其他成员进行配置核酸检测反应体系,并将配置后的反应体系放入实时荧光PCR仪器中进行核酸扩增反应检测,再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以判定阳性或阴性。


所有步骤里,病毒核酸提取无疑是最危险的,王文斟将直面活性病毒。


在这场战“疫”里,无数的医护人员都是“逆行者”,从事病毒核酸检测,则是踩着刀尖“逆行”。


“打开采样瓶的盖子,样品会产生气溶胶,一旦防护不到位,就容易造成职业暴露。”每次进入实验室,王文斟会按照生物安全三级防护,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首先是消毒,戴上双层手套,穿上一次性连体防护服;然后依次戴上N95医用口罩、护目镜、帽子,穿上鞋套;最后拉上防护服的拉链,再检查防护服是否穿好。


如果防护不到位,就会被感染。


“每打开一个采样瓶,就相当于有一个确诊病人对着自己近距离咳嗽一次。”2月24日这天,王文斟被“咳嗽”了376次,“2月17日才到孝感的时候,每天的检测量在两百份左右,这几天增加了很多,送来的样品一般都在600份左右。”


检测样本增多,就需要更多的检测人员。2月23日,重庆增派15名疾控队员支援孝感,其中有5人将与王文斟一样,从事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2月24日,增援的病毒核酸检测人员,在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下,全程观看学习了病毒核酸检测的全流程。


第376份病毒核酸检测完成,王文斟走出检测所时,已是晚上9点。飘飞的细雨里,王文斟跨上借来的山地车,缓缓驶回驻地……

(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

来源:cpma_wpt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平台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E4Njk5MQ==&mid=2736129063&idx=5&sn=e5e9a0d5758de20a5517c520fcc055af&chksm=bdcd12278aba9b312f8a650d9e24a89a28d480482d0fe9eaccbd9197a9bf9ab07003d0ee272b#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病毒 检测 王文 核酸 王文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