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组织
  • 中国科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成立于1958年9月,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科教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地方科学技术协会及基层组织组成;地方科学技术协会由同级学会和下一级科学技术协会及基层组织组成。 据201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显示,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210个;地方科协总计3141个,其中省级科协32个,副省级、省会城市科协32个,地市级科协381个,县级科协2696个;乡镇科协(科普协会)3.1万多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9.4万多个、企业科协1.3万多个、街道科协近8400多个、高校科协550个。 [1] 2019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将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

    未关注
  • 中国发明协会

    一、 成立与发展 中国发明协会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科院院士及社会活动家等135人联合倡议下,经中央批准于1985年在北京成立的。参加联合倡议的有胡锦涛、倪志福、邹家华、王兆国、宋健、张劲夫、汪道涵等领导干部,有钱学森、黄家驷、金善宝、王大珩、严东生、张光斗、侯祥麟、沈鸿、武衡等当时的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还有王崇伦等发明家。倡议成立中国发明协会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群众性的发明创造活动。聂荣臻同志在致协会成立大会的贺电中指出,中国发明协会的成立“是促进科技工作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邓颖超同志为发明协会题写会名。李先念、姚依林、乌兰夫、方毅、陈慕华、王任重、胡乔木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协会的成立大会,接见了与会的发明者并与大家合影留念。方毅同志在成立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彭真、方毅、严济慈、张爱萍、宋健为协会题词。协会成立后聂荣臻同志任名誉会长,武衡同志为会长(一、二、三届),刘延东、聂力任副会长,倪志福同志为第四届全国理事会理事长。朱丽兰同志为五、六届理事长,王选、倪志福、聂力被推举为名誉理事长。2016年5 月 16 日,中国发明协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大会召开和中国发明协会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当选中国发明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余华荣当选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云、王传福 、邹远东、徐士龙、刘彭芝(女)、王锡娟(女)、房汉廷、闫楚良院士等52人当选为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聘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中国发明协会顾问,王永民、包起帆、曹培生为名誉副理事长。 二、 宗旨 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针,调动广大群众中蕴藏的发明创新创业积极性,引导和推动群众性发明创新创业活动,宣传普及发明创新创业知识,发现和支持发明创新创业人才,维护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发明成果转化实施,在密切发明者与政府的联系中发挥“纽带”、“桥梁”作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中国发明协会在各项活动中,遵守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三、 会员 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分为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目前,作为单位会员,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成立的发明协会及有关企、事业单位有300多个,个人会员近5000人。 四、国际合作交流 中国发明协会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FIA)等国际组织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协会还是IFIA的正式会员。与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匈牙利、波兰、摩洛哥等40多个国家的发明组织也保持着密切联系。上述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中国发明协会一直很友好,并且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同时,协会与港澳台的发明组织的来往频繁,关系密切。 五、业务主管和挂靠单位 国家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是协会业务指导单位,民政部是协会管理部门。协会是中国科协会员单位,日常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党团组织工作等归口中国科协。协会党委上级机关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

    未关注
  •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8月的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1990年6月,更名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该协会以科普作家为主体,并由科普翻译家、评论家、编辑家、美术家、科技记者,热心科普创作的科技专家、企业家、科技管理干部及有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未关注
  •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成立于1980 年。1979 年10月6 日,在江苏南通市召开筹备工作会议,1980 年12 月10 日,协会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裴文中为第一届理事长。协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裴文中、周明镇、李象益、徐善衍、程东红,目前为第六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未来研究会

    中国未来研究会(TheChineseSocietyforFuturesStudies,英文缩写CSFS)是中国科协下属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团法人(民政部登记证4067号),是全球性未来研究组织——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WFSF)的团体成员。中国未来研究会成立于1979年1月16日。发起单位是国家科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教育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光明日报社。著名专家学者钱学森、茅以升、童大林、汪道涵、于若木、秦麟征等先后担任过本会顾问。

    未关注
  •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是由科技史工作者自愿组织起来的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成立于1980年10月。其会员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以及在读的研究生等。下设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地学史、生物学史、农学史、医学史、技术史、金属史、机械史、建筑史、综合、地方科技史志、少数民族科技史等14个专业委员会和传统工艺研究分会。

    未关注
  •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是全国科技信息工作者自愿结合、依法注册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学术团体,始创于1964年,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建有地方学会,其业务受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指导;国家各专业科技信息机构为本会的团体会员,并已成立了煤炭、农业、船舶、建筑、航天、交通、冶金、环境、纺织、竞争情报、中科文献十一个专业分会。

    未关注
  • 中国密码学会

    在国家密码管理的关心和支持下,由丁石孙、肖国镇、陶仁骥、裴定一等发起,经中国科协、民政部批准成立。2007年3月25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裴定一担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冯登国、何大可为副理事长,吴成贵为秘书长。2017年1月,学会成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加入中国科协。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裴定一、王杰,目前为第三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1996年,由雷天觉、丁衡高等23位院士、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75人发起建议成立。2004年5月25日,民政部批复,同意筹备成立。2005年4月5日,正式成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并召开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016年2月,加入中国科协。学会会址设在北京,第一、二届理事长为顾秉林,目前为第三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前身是中国航天光电技术信息网暨中国宇航学会光电专业委员会。2014年1月由金国藩、张履谦、杜祥琬、庄松林、姜文汉、龚惠兴、王家骐、许祖彦、姜景山等30位光学界德高望重的院士联名倡议,3月向民政部提交申请文件,10月得到批复,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016年1月22日加入中国科协。会址设在北京,目前为第一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原名为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由山西、湖南、陕西省遥感中心和江苏省遥感学会发起,于1992年8月26日在山西五台山成立。业务主管单位为航空航天部,1993年更改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6年6月,协会划归原国防科工委主管。2002年9月16日,民政部根据原国防科工委的报告,准予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重新登记。2002年12月28日,民政部批准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更名为“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8年,业务主管部门更改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015年5月22日,加入中国科协。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吴美蓉、庄逢甘、毛德华、栾恩杰,目前为第五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hinese Institute of Command and Control 简称CICC)成立于2012年9月16日,是经国家民政部正式注册的我国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学会,是全国性科技社会组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正式团体会员,接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直接领导,具有推荐“两院院士”的资格。2018年在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为4A级。 目前学会批准成立了33个专业委员会,6个工作委员会,发展单位会员154个,个人会员5395名,覆盖了指挥与控制系统科学技术领域。学会活动的学术领域是指挥与控制系统工程及科学技术,活动地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境,基本任务是团结全国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积极分子,通过学术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学术教育、科技会展、学术出版、人才推荐、学术评价、学术咨询、技术评审与奖励等活动,促进我国指挥与控制系统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军事变革、社会进步、文明提升、安全保障提供指挥与控制系统化科学技术服务。 学会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繁荣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促进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宗旨,努力紧贴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指挥与控制学科建设为引领,以科技兴军助力军事转型为重点,突出以“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和国际学术会议为学术平台,以“中国(北京)军博会”为载体,以“全国兵棋推演大赛”和“青少年创客活动”为科普阵地,以学会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为根本,以“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奖”和“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以及推优举荐为奖励手段,以“CICC官方网站”、“CICC通讯”、“指挥与控制学报”及中国军网、中国科普网为纽带桥梁,着力强化办会特色和品牌项目建设,大力加强学术交流,努力推动军、产、学、研、用相结合,主动承担政府转移的社会职责,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社会影响力。

    未关注
  • 中国核学会

    未关注
  • 中国宇航学会

    中国宇航学会成立于1979年10月,是由钱学森、任新民、张震寰发起,国务院、中央军委、民政部联合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术性机构和法人社会团体。学会由中国航天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其宗旨是促进航天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航天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中国宇航学会下设39个专业委员会,拥有179个团体会员单位和3万余名个人会员。学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国内、国际航天交流与合作活动,与众多国际航天组织、机构以及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组织建立了双边或多边关系,在促进航天学科发展、推动航天技术创新和推进和平利用空间资源造福人类社会的活动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组织宇航领域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坛、研讨会等,打造集会、展、赛三位一体的知名学术会议品牌。曾成功举办第47届和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被誉为“创造了IAC大会的新标杆”;2017年主办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2017GLEX)吸引了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代表参会,习近平主席致贺信,李源潮副主席出席并致辞,入选“2017年度科协十大事件”并排名第一;2018年主办首届“中国航天大会”,国内外航天领域200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参会参展,中国航天大会已成为国内年度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航天盛会。积极推动国际宇航组织及分支机构落户中国,打造中国航天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研究中心成功落户中国,参与IAA管理决策;主导发起成立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卫星商业应用专门委员会”,打造第一个由中国主导的IAF委员会,填补了IAF技术委员会专业领域空白,促进了国际宇航领域卫星商业应用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航天政策研究、决策咨询和科技服务工作,打造宇航权威智库和航天产业化服务平台。为政府提供高质量咨询成果,为企业提供产业合作机会,例如为中国科协完成“国家卫星遥感应用产业发展研究”“2018-2019年度航天技术学科发展进展报告”,为工信部完成“北斗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等,先后成立了学会四川成果转化服务工作站、产业化示范基地等。普及航天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打造“梦想航天”科普活动品牌。2017年在香港成功举办庆回归20周年“创科驱动成就梦想”航天科普展,5天参观人数超22万人次,成为当年庆祝回归系列活动的最大亮点,入选“2017年度科协十大事件”;2017年至今持续在全国各省市开展“航天放飞中国梦”科普巡展,受众已超过百万人次;与中国科技馆共建“太空探索”展厅;与贵阳市共建贵阳航天科技馆;开展系列青少年太空画作比赛、航天夏令营科普活动、科普视频制作活动等。集聚宇航领域全国性学术期刊近40种,打造中国航天期刊集群品牌。主办《宇航学报》、AdvancesinAerospaceScienceandTechnology学术刊物和《太空探索》科普杂志,编辑、出版、发行科技书、刊、会议文集以及科技文献等,学术刊物的集群影响力逐年提升。AdvancesinAerospaceScienceandTechnology杂志吸纳了16个国家22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编委,刊物已成为国际宇航大会的指定会刊。培养航天青年人才,推荐推选专家、学者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宇航组织活动,打造中国航天人才培育高地。近年来,持续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和培育青年航天科技学者;推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推荐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推荐专家学者在国内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奖项评选等。近三年来,先后有5位中国专家获得IAF“名人堂奖”、“阿兰·艾米尔奖”、IAA“冯·卡门”奖等。

    未关注
  • 中国兵工学会

    中国兵工学会成立于1964年,是由中国兵器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全国学术性社会团体,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的法人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直管正局级事业单位。中国兵工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兵器两个集团的领导下,团结、组织广大兵器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兵器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四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坚持民主办会,注重学术,突破传统,真抓实干,夯实了以学术交流、战略咨询、期刊出版、人才举荐、科学普及、继续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会工作布局。 在中国科协和中国兵器两大集团的领导下,中国兵工学会本着“贴近科研一线,推动自主创新,服务兵器发展,促进学术繁荣”的工作定位,自觉担负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责任与使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服务国防工业的主战场;关注世界武器装备前沿理论与关键技术,做好引智和国际交流工作;强化服务意识,着力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新时代紧密团结军民两用技术领域及国防相关行业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为工作格局,以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为学会工作方法深化改革方向,以外向拓展、纵横融合、网络活跃“三维”为组织能力提升目标,将学会打造成世界一流国际防务科技社团。

    未关注
  •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China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CIC,以下简称“学会”)成立于1978年,是在民政部注册登记、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学会,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下设35个分支机构,与全国29个省级通信学会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和指导关系,拥有会员7万余人。 学会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信息通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一是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学会利用平台和人才优势,紧紧围绕战略性、前瞻性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开展学术及产业交流活动。近年来,学会每年组织大型学术及产业交流活动30次左右,参与的科技工作者数万人。 二是打造信息通信领域科普品牌。学会推进科普教育基地题词布局,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广泛性、多层次、差异化的科普服务,每年主办“世界电信日”等品牌活动,建设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从事科普活动、科普创作,并积极开展教育与培训工作。 三是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学会与美、德、日、韩等国的学会、协会和ITU、IEEE等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成功推荐我国专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每年举办ICCC(中国国际通信大会)等会议。 四是开展科技奖励举荐优秀人才。学会自2002年设立的“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是我国信息通信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科技奖,连年开展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组织工作,取得了直接向国家奖励办提名资格。 五是努力打造行业一流学术期刊。学会主办《中国通信(英文版)》《通信学报》《电信科学》《爱上机器人》《中国电信业》5种期刊,是通信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刊物。2020年度《中国通信(英文版)》的SCI影响因子2.0。 六是建设高端智库服务重大决策。学会积极发挥两院院士会员和各学术专委会专家作用,承接并完成中国科协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重大课题,进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智库名录。学会主办的《中国通信年鉴》汇聚了业界专家智慧,成为通信行业最具权威的文献 性出版物之一。 七是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学会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信息通信领域, 广泛汇聚科技服务资源,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持续优化创新助力网络、大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打造信息通信领域的“科创中国”品牌,助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中国通信学会将继续肩负推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职责使命,积极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未关注
  •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一级学术群众团体之一,是由全国从事自动化及相关技术的科研、教学、开发、生产和应用的个人和单位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学术性、公益性、科普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自动化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未关注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由陈宗器、顾功叙、王之卓、翁文波四位科学家自1947年2月发起,同年8月在上海正式成立,后迁至北京。首届理事会成员:王之卓、李善邦、顾功叙、翁文波、陈宗器、方俊、王子昌、傅承义、赵仁寿,陈宗器为理事长。1948年召开首届年会,改选赵九章为理事长。1957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赵九章为理事长。1987年学会改革了单一挂靠体制,实行“多单位支持”,目前主要支持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学会办公地点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陈宗器、赵九章、顾功叙、翁文波、刘光鼎、王水、陈颙,目前为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为陈晓非。

    未关注
  •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TheGeographicalSocietyofChina,缩写:GSC)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工作者自愿组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她的前身是190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创始人张相文。1934年竺可桢等在南京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地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合并为中国地理学会。1953年在北京召开合并后的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竺可桢任理事长。当时全国会员有500多人。合并后中国地理学会发展迅速,50年代各省区陆续成立地理学会或分会,60年代以来各专门委员会也陆续成立。1956年8月、1963年11月选举产生第二、第三届理事会,竺可桢连任理事长。1979年12月、1985年5月选举产生第四、第五届理事会,黄秉维连任理事长。1991年6月选举产生第六届理事会,吴传钧、陈述彭、施雅风、张兰生任理事长。1995年12月选举产生第七届理事会,吴传钧任理事长。1999年11月选举产生第八届理事会,陆大道任理事长。2004年5月选举产生第九届理事会,陆大道任理事长。2010年5月产选举产生第十届理事会,刘燕华任理事长。2014年12月选举产生第十一届理事会,傅伯杰任理事长。2018年12月选举产生第十二届理事会,陈发虎任理事长。目前,中国地理学会拥有全国会员2万人;学会下设25个专业委员会、10个分会、9个工作委员会,联系地方学会31个(未含台、港、澳);主办与联合主办有18种学术和科普刊物。加入的国际科技组织有: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国际冻土协会(IPA)和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另外,还与美国(AAG)、英国(RGS)、俄罗斯(RGO)、日本(AJG)、法国(GS)、韩国(KGS)、印度(NGAI)、哈萨克斯坦(QAZAQ)和加拿大(CAG)等国家相关学术组织建立了互访进行学术交流的联系。

    未关注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1978年11月13日,王水、王传善、方励之、龙咸灵、吕强、吕保维、肖佐、沙踪、何泽慧、陈金城、陈哲明、沈海璋、李喜先、周炜、胡文瑞、眭璞如等38位科技工作者共同倡议成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技术中心以挂靠单位名义向中国科协提出申请,于1979年11月14日获得批准。第一次筹备会于1980年2月5日在京召开,严济慈等27位同志组成筹备委员会。1980年9月25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与会代表173人,大会选举了吕保维担任第一届理事长,李德仲、陈芳允、龙咸灵、钱骥、肖佐为副理事长,王传善为秘书长。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吕保维、王希季、肖佐、顾逸东、吴季,目前为第九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天文学会

    中国天文学会于1922年10月30日在北京成立,主要发起人高鲁等,会所设于北京古观象台。学会成立初期,领导机构为评议会,首任会长高鲁。1932年会所迁至南京,挂靠在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前身)。自1944年起评议会改为理事会。1949年后,中国天文学会先后由全国科联和中国科协领导。学会会址设在南京市,历届理事长为:高鲁、蔡元培、秦汾、李书华、余青松、张钰哲、陈遵嬀、王绶琯、李啟斌、曲钦岳、方成、苏定强、赵刚、崔向群、武向平、景益鹏,目前为第十四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声学学会

    中国声学学会(Acoustical Society of China,ASC)成立于1985年,是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声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业务范围包括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推广、项目论证、成果鉴定、书刊编辑、咨询服务、专业培训等。学会现下设13个专业委员会,7个工作委员会;持证会员6300余人,团体会员55个。中国声学学会是独立法人单位,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声学学会于1982年加入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委员会(I-INCE);1988年加入西太平洋地区声学委员会(WESTPRAC);1995年加入国际声学委员会(ICA);2009年成为国际声学与振动学会(IIAV)理事单位。 中国声学学会每年召开的学术会议十余次,并成功地承担和召开了多次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如2008年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大会、2009年西太平洋声学会议、2014年国际声与振动大会等,为促进我国声学事业的发展,提升学会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已成为中国科协所属学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级学会。 中国声学学会一直致力于推进声学学科的学术繁荣与技术进步。现代声学的发展已经大大超越了物理学的范畴,已经与信息、电子、机械、海洋、生命、能源等充满活力的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广泛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推动着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发展,成为最为活跃的物理学分支。 中国声学学会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把声学科学技术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需求更加紧密结合起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四服务”的职责定位,努力创新声学科学技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借创新驱动发展的东风,壮发展之力,实现声学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智力支持。

    未关注
  • 中国光学学会

    中国光学学会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光学与光学工程等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民间学术团体。学会以团结国内外科学家、工程师、学者和学生为光学与光学工程等领域推动与实现科技发展为宗旨。目前学会成立了22个专业委员会和8个工作委员会,个人会员数超过一万五千人。学会自成立以来,与主要光学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从1987年起,中国光学学会成为国际光学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CommissionforOptics,ICO)成员。中国光学学会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OpticalEngineering,SPIE)、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SocietyofAmerica,OSA)、欧洲光学学会(EuropeanOpticalSociety,EOS)、日本光学学会(OpticalSocietyofJapan,OSJ)、韩国光学学会(TheOpticalSocietyofKorea,OSK)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未关注
  • 中国力学学会

    1957年2月,在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著名科学家的共同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中国力学学会。1957年2月5—10日,由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学部和技术科学部发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力学学术报告会。会议选举了35位理事,并一致选举钱学森为理事长。周培源、钱伟长、沈元、李国豪、钱令希为副理事长,张维为秘书长。1957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核准登记。1958年9月加入中国科协,为首批吸收加入的理科学会团体会员之一。学会成立后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和许多重大建设工程研究。1966年至1976年间停止活动。1977年10月恢复正常工作。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钱学森、钱令

    未关注
  • 中国物理学会

    经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先生建议,胡刚复、李书华、叶企孙、丁燮林、饶毓泰、吴有训、严济慈、萨本栋、王守竞、周培源、赵忠尧等54人发起,1932年8月23日,中国物理学会在北京清华大学科学馆召开成立大会以及第一次中国物理学年会,共有70余人参加。大会选举李书华担任第一届会长,叶企孙为副会长,吴有训为秘书,萨本栋为会计。1932年至1936年共召开了5届年会,李书华、叶企孙、吴有训、严济慈先后任会长(常务理事长)。1939年至1944年共召开年会6次。1950年8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召开,中国物理学会有25人参加。自此,学会接受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中国科协前身)领导。1951年3月,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核准登记,恢复活动。8月,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周培源当选理事长。1958年中国科协成立后,学会成为其团体会员。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李书华、叶企孙、吴有训、严济慈、周培源、钱三强、黄昆、冯端、陈佳洱、杨国桢、詹文龙,目前为第十一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数学会

    由胡敦复、冯祖荀、周美权、姜立夫、熊庆来、陈建功、苏步青、江泽涵、钱宝宗、傅种孙等发起,1935年7月2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选举胡敦复等9人为董事、熊来庆等11人为理事会理事、钱宝琼等21人为评议会评议,胡敦复为董事会主席。当时住所为上海亚尔培路(现陕西南路)533号中国科学社内。1940年,因中国数学会的立案被当局撤销,9月15日,数学会会员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了“新中国数学会”,以取代原来的数学会,并召开了新中国数学会第一届年会,会上选举姜立夫为会长。1948年10月,10个学术团体在南京召开联合年会,决定新中国数学会恢复原名——中国数学会,恢复各地分会。1949年7月10日,中国数学会正式恢复。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数学会重新成立,华罗庚当选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52年1月,由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核准登记,1958年首批加入中国科协。新中国成立以来,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华罗庚、吴文俊、王元、杨乐、张恭庆、马志明、文兰、王诗宬、袁亚湘,目前为第十二届理事会。

    未关注
禾廿

加好友

个人资料

真实姓名
禾廿
性别
行业/方向
我的身份
其他
就职单位
职位
个人签名

更多话题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