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组织
  •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是全国科技信息工作者自愿结合、依法注册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学术团体,始创于1964年,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建有地方学会,其业务受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指导;国家各专业科技信息机构为本会的团体会员,并已成立了煤炭、农业、船舶、建筑、航天、交通、冶金、环境、纺织、竞争情报、中科文献十一个专业分会。

    未关注
  •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是由从事知识产权研究、管理以及热心知识产权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推动科技经济进步的重要社会力量;接受主管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业务指导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监督管理。下设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网络知识产权委员会、知识产权鉴定专业委员会和国防知识产权委员会。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经2017年11月14日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2021年3月15日第七届六次理事会(通讯会议)召开后,现有组成人员共351人,理事长为田力普,副理事长29人,副秘书长谢小勇主持工作,副秘书长5人,常务理事70人,理事246人。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的前身是中国工业产权研究会。1984年12月12日,由中国专利局发起成立了中国工业产权研究会筹委会。1985年3月29日中国工业产权研究会正式成立。1990年11月30日更名为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社团法人。

    未关注
  • 中国发明协会

    一、 成立与发展 中国发明协会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科院院士及社会活动家等135人联合倡议下,经中央批准于1985年在北京成立的。参加联合倡议的有胡锦涛、倪志福、邹家华、王兆国、宋健、张劲夫、汪道涵等领导干部,有钱学森、黄家驷、金善宝、王大珩、严东生、张光斗、侯祥麟、沈鸿、武衡等当时的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还有王崇伦等发明家。倡议成立中国发明协会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群众性的发明创造活动。聂荣臻同志在致协会成立大会的贺电中指出,中国发明协会的成立“是促进科技工作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邓颖超同志为发明协会题写会名。李先念、姚依林、乌兰夫、方毅、陈慕华、王任重、胡乔木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协会的成立大会,接见了与会的发明者并与大家合影留念。方毅同志在成立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彭真、方毅、严济慈、张爱萍、宋健为协会题词。协会成立后聂荣臻同志任名誉会长,武衡同志为会长(一、二、三届),刘延东、聂力任副会长,倪志福同志为第四届全国理事会理事长。朱丽兰同志为五、六届理事长,王选、倪志福、聂力被推举为名誉理事长。2016年5 月 16 日,中国发明协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大会召开和中国发明协会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当选中国发明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余华荣当选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云、王传福 、邹远东、徐士龙、刘彭芝(女)、王锡娟(女)、房汉廷、闫楚良院士等52人当选为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聘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中国发明协会顾问,王永民、包起帆、曹培生为名誉副理事长。 二、 宗旨 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针,调动广大群众中蕴藏的发明创新创业积极性,引导和推动群众性发明创新创业活动,宣传普及发明创新创业知识,发现和支持发明创新创业人才,维护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发明成果转化实施,在密切发明者与政府的联系中发挥“纽带”、“桥梁”作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中国发明协会在各项活动中,遵守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三、 会员 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分为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目前,作为单位会员,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成立的发明协会及有关企、事业单位有300多个,个人会员近5000人。 四、国际合作交流 中国发明协会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FIA)等国际组织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协会还是IFIA的正式会员。与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匈牙利、波兰、摩洛哥等40多个国家的发明组织也保持着密切联系。上述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中国发明协会一直很友好,并且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同时,协会与港澳台的发明组织的来往频繁,关系密切。 五、业务主管和挂靠单位 国家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是协会业务指导单位,民政部是协会管理部门。协会是中国科协会员单位,日常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党团组织工作等归口中国科协。协会党委上级机关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

    未关注
  • 中国经济科技开发国际交流协会

    经国防科工委原副主任聂力同志建议,李振声、李道豫、王礼恒及部队首长等20多人发起,1994年5月24日,中国经济科技开发国际交流协会召开成立大会及第一次中国经济科技开发国际交流协会年会,共有30余人参加。大会选举原国务院副总理张劲夫同志为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振声同志担任第一届会长,聂力、李道豫、王礼恒分别为副会长,继泽同志任第一届秘书长。协会会址设在北京,会长一直由李振声同志担任。目前为第八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

    为了贯彻邓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题词精神,由王大珩、王淦昌等著名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发起,1992年3月22日,中国科协以[1992]科协发培字134函致国家科委:支持成立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1992年5月18日国家科委以(92)国科发计字341号批复中国科协同意成立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1993年3月8日,由中国科协作为主管单位。1993年4月7日,在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并取得民政部登记证书。于1993年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第一届理事长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大珩院士。研究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王大珩、刘纪原、许达哲、包为民,目前为第四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由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生物工程进展》编辑部(现名称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编辑部)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筹备委员会”。1993年6月7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选举谈家桢为第一届理事长。2000年10月,加入中国科协。2005年起,正式挂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谈家桢、莽克强、陈竺、杨胜利、欧阳平凯、高福,目前为第六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遗传学会

    1977年在北京召开的遗传规划座谈会及全国自然科学规划会议上,有关学者酝酿成立。3月,由李汝祺、祖德明、许运天、李继耕、吴鹤龄、钟志雄、邵启全、黄鸿枢、方宗熙、李竞雄等人发起,5月经中国科协批准,10月在南京召开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第一届理事长为李汝祺,理事会主要成员有:马育华、马梅荪、王金陵、王家睦、方宗熙、邓炎棠、卢浩然、卢惠霖、庄巧生、许由恩、谈家桢、袁隆平等70位。同年加入中国科协。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李汝祺、谈家桢、李振声、赵寿元、李家洋、张亚平,目前为第九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作物学会(The Crop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成立于1961年12月,是我国作物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自愿结成、依法成立的学术性、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经民政部批准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全国学会,挂靠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业务范围包括国际合作、学术交流、书刊编辑、专业展览、科学普及、技术推广、成果鉴定、科技奖励、标准制订、业务培训、咨询服务。 经过60年的风雨沧桑,今天的中国作物学会拥有21个专业委员会和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物学会。本着“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在中国科协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领导与支持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会近60年来,始终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 学会积极参加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把开展学术交流、发挥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作为学会的基本职责,积极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推动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每年一届的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已成为中国作物学会闪亮的品牌会议。同时,学会积极参与并承办国际大型学术交流会议,已成功举办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第三届中日韩甘薯学术讨论会、第七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 作为作物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学会积极参加全国科技周和科普日活动,下属的各专业委员会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 为大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学会于2006年设立了“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下设三个子奖项“杰出人才奖”、“创新团队奖”和“青年奖”,为我国作物科技界的最高奖项;2017年设立了优秀博士论文奖,每年评选不超过10篇优秀论文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同时,学会加大举荐人才力度,成功地推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人选。 中国作物学会主办《作物学报》(月刊)、THE CROP JOURNAL(双月刊)和《作物杂志》(双月刊)期刊;作为第二主办单位,联合主办《麦类作物学报》(月刊)。

    未关注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学会由邹秉文和戴芳澜等发起,1929年在南京成立,第一届理事长为戴芳澜。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受战乱影响,停止活动。1949年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复会会议,推选戴芳澜教授为临时理事长,筹备召开新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1953年2月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戴芳澜教授当选为理事长。1962年并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1978年,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分别作为中国农学会的分会。1985年,由中国科协、国家体改委批准恢复为全国学会,同年加入中国科协。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戴芳澜、俞大绂、裘维蕃、刘仪、曾士迈、彭友良、郭泽建、彭友良,目前为第十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农学会

    中国农学会是我国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享有盛誉的农业科技社团,是中国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中国农学会由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相应单位(团体)自愿组成,是经民政部注册登记。农业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领导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发展农业和农业科技事业的参谋助手,是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农学会现有9个工作委员会、34个分支机构,联系31个省级农学会。

    未关注

    组织样板间

焦海瑞

农科所-育种

加好友

个人资料

真实姓名
焦海瑞
性别
行业/方向
农林牧渔
我的身份
其他
就职单位
农科所
职位
育种
个人签名

更多话题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