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组织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立于1936年,是我国成立较早、规模最大的工科学会之一。现有36个专业分会,18万名会员,其中有3000余名高级会员,500余名通讯会员,还有4000余个单位会员。学术交流是学会的基本职能,学会每年举办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的学术会议。特别是每年一度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是集成各类专题活动的大型综合性会议。年会包括主旨报告大会、专题学术会议、科技进展发布、论坛、讲座、展示、颁奖等多项活动,内容丰富,在行业内外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编辑出版与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的两翼。多年来,组织编写了《中国材料工程大典》、《机修手册》、《铸造手册》、《焊接手册》、《锻压手册》、《热处理手册》等数百种大型工具书、科技图书和相关教材。出版的学术刊物有《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60余种,对推动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会员是学会的主体,是学会存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实现学会民主办会的组织保证。为会员服务是学会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学会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至今已建立了多元化的会员结构与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会员活动,积极开拓具有时代特征的会员服务。学会多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会员是学会活力的源泉。继续教育和专业人员资格认证是学会服务社会的有效形式。多年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83年创办了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现北京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在国内率先设立了“机电一体化”和“工业工程”两个专业,并委托全国考委进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无损检测和焊接为代表的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工作讲求质量,服务经济,广为会员和业内同行所称道。近年来,又积极推进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和机械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是我国机械行业非常重要的对外交流渠道,承担了行业和政府部门委托的大量国际交流合作任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代表中国加入了11个国际组织,与26个国家的45个一流学术团体和专业组织签订了双边合作协议,并与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个科研、教学、设计、制造、咨询、中介以及社会公益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我会坚持科技与经济结合为纲,始终把开展科技咨询作为促进学会工作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主战场,积极搭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平台。充分发挥学会人才荟萃和组织网络的优势,积极为政府和企业开展发展战略咨询及技术咨询。不仅使学会活动更加贴近企业,服务行业,而且有效地加快了学会自身能力和整体实力的提高。 国际展览会是我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展览平台,组织中外企业界、技术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经贸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作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展览领域的杰作,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已成为世界两大焊接专业展览会之一。我会设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奖”,并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设立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多年来,向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举荐优秀人才,向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优秀科技成果,积极弘扬崇尚自主创新、恪守科学道德、追求和谐进步的科学思想,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会还十分重视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科学管理和民主办会,并于2004年率先在全国性学会中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它不仅使我会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

    未关注
  • 中国园艺学会

    中国园艺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是由中国园艺科技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具有学术性、公益性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协主管的一级学会,也是国际园艺学会会员单位。挂靠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中国园艺学会宗旨是:团结组织园艺科技工作者,促进园艺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开展国内外园艺学术交流、组织科学考察,普及园艺科技知识,反映园艺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维护园艺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广大园艺科技工作者服务。业务范围包括果树、蔬菜、西甜瓜、观赏园艺植物的栽培、育种、种质资源搜集与保存、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产后处理、园林规划设计等。 中国园艺学会下属果树、蔬菜、西甜瓜、观赏园艺4个专业委员会、33个分会、9个工作委员会,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1个团体会员单位,近万名会员。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园艺学报》、《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中国葡萄酒》。 2012年经科技部国家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了“华耐园艺科技奖”,旨在奖励在国内园艺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团队或个人。 学会创建于1929 年4 月,由吴耕民等发起。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基本停顿,抗战胜利后在南京复会。于1956 年8 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大会,曾宪朴当选首届理事长。1966 — 1977 年停止活动。1978 年7 月中国园艺学会作为中国农学会所属的二级学会同时恢复活动,1985 年3 月,经国家体改委批准恢复为一级学会,挂靠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同年加入中国科协。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王更生、沈隽、相重扬、朱德蔚、方智远、杜永臣,目前为第十三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科科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SciMall科界(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是以全国9100万科技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以开放、协同、融合、共享、共治为基本理念,以智能互动为主线,重点围绕“四服务的职责定位和“三型组织要求,有效动员科协系统内外资源,尊重市场机制,建立多元运营模式,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网络传播形式的优势,完善精准服务手段和机制,着力提高网上联系、网上引导、网上动员、网上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打造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科技类公共产品的核心载体,形成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科协工作新格局。

    未关注
  • 北京市科协

    北京市科协

    未关注
  • 国际数字地球协会

    由路甬祥、徐冠华、陈宜瑜、陈述彭、陈运泰、陈俊勇、李德仁、郭华东等发起,前身是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在加拿大、美国等10余个国家专家学者的建议下,2002年2月在北京召开协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2002年9月初,由中科院、科技部和中国科协共同签发了报国务院“关于成立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的申请”,并于当月经外交部审核通过。2002年10月专门召开会议,成立了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筹委会。2003年2月向民政部申报,2004年7月得到批复正式成立。2003年11月,中国科协批复同意作为该协会业务主管单位。2006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首届学会主席是路甬祥;首届执委会主要成员徐冠华、陈述彭、陈运泰院、MikeGoodchild(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MilanKonecny(国际制图协会任主席)等。会址设在北京,目前为第二届执委会。

    未关注
  •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中国的病理生理学科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1961年9月在上海市召开了中国第一届病理生理学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中国生理科学会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1980年,改称中国生理科学会病理生理学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1985年5月23日中国科协正式批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成为全国性一级学会,同时加入中国科协。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第一届到第三届主任委员为刘永教授(1961年当选),第四届理事长为苏静怡教授(1985年当选),第五届理事长为伍贻经教授(1990年当选),第六届理事长为薛全福教授(1995年当选),第七届及第八届理事长为韩启德院士(2000年当选),第九届理事长为吴立玲教授(2010年当选),第十届理事长是张幼怡教授(2015年当选)。学会会址设在北京,目前为第十届理事会。

    未关注
  • 桐乡市大麻镇科协

    大麻镇科协

    未关注
  • 河北省化工学会

    河北省化工学会

    未关注
  • 吉林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协会

    吉林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协会

    未关注
  • 实验室仪器分会

    未关注
  • 河北省科协

    河北省科协

    未关注
  • 浙江杭州市科协

    杭州市科协是杭州市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协的地方组织,是浙江省科协的组成部分,是杭州市政协的组成单位,是中共杭州市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发展科技事业的主要力量。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于1958年1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中断,1978年4月起重新恢复活动。截止2016年底,13个区、县(市)和杭州经济开发区、西湖风景名胜区都建立了科协组织,实现了全市行政区域科协组织全覆盖。全市拥有市级学会88家,市级企业科协28家,高等院校科协4家,科研院所科协3家,形成覆盖理、工、农、医和综合学科领域的多层次的科技群团网络,在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普及与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与提高、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组织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推动政府职能转移、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作出了重要贡献。杭州市科协机关下设办公室、宣传联络部(法律服务部)、科普部、学会部(国际交流部),所属有杭州市反邪教协会办公室、市科技咨询中心、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和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等4个直属单位。

    未关注
  • 唐山市青少年创新科普教育基地

    未关注
  • 站点-时代集团公司

    未关注
  •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

    前身是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1996年经中国科协批准,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化学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康复医学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等七个学会派出代表成立了“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后增加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口腔医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生物制造学会、香港生物材料界和部分企业界代表。为适应中国生物材料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师昌绪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申请成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经中国科协、民政部批准,2012年4月6日,“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首届理事长为张兴栋,理事会主要有曹谊林、崔福斋、付小兵、王迎军、奚廷斐等106位成员,常务理事35人。从1996年成立委员会开始,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协。学会会址设在四川省成都市,历届理事长为:张兴栋、王迎军,学会目前为第二届理事会。

    未关注
  • 中国天文学会

    中国天文学会于1922年10月30日在北京成立,主要发起人高鲁等,会所设于北京古观象台。学会成立初期,领导机构为评议会,首任会长高鲁。1932年会所迁至南京,挂靠在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前身)。自1944年起评议会改为理事会。1949年后,中国天文学会先后由全国科联和中国科协领导。学会会址设在南京市,历届理事长为:高鲁、蔡元培、秦汾、李书华、余青松、张钰哲、陈遵嬀、王绶琯、李啟斌、曲钦岳、方成、苏定强、赵刚、崔向群、武向平、景益鹏,目前为第十四届理事会。

    未关注
  • 学术工作委员会

    未关注
  • 资源地理专业委员会

    未关注
  • 核设备分会

    未关注
  •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未关注
  • 重庆市科协

    重庆市科协

    未关注
  • 迎江区人民路街道科协

    未关注
  • 中国稀土学会

    中国稀土学会(TheChineseSocietyofRareEarths,CSRE)成立于1979年11月,是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是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2011年被民政部首批评为4A级社会团体。中国稀土学会是稀土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稀土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发展稀土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我国稀土行业的科技组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中国稀土学会的宗旨是: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团结和动员广大稀土科技工作者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稀土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稀土行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到稀土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认真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贯彻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倡导创新、求实、协作、贡献的科学精神;密切结合稀土科技、生产建设和应用的需要,促进稀土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稀土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稀土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稀土科技与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反映本会会员和稀土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诉求与建议意见,维护本会会员和稀土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依法依章开展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思想引领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着力提供稀土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稀土科技工作者的力量。中国稀土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160人,常务理事53人。学会现有个人会员4000名,单位会员58家,15个专业委员会。学会内设三个办事机构:综合部、学术部和科普部。有江西、上海和南京3个地方学会组织。中国稀土学会每三年主办一次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每年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合办包头稀土产业论坛和学会学术年会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每二年推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及中国光华工程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奖项,通过多渠道进行人才举荐。中国稀土学会主办《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双月刊)、《稀土》(中文版双月刊)、《中国稀土信息》(英文版双月刊)四个刊物和中国稀土学会网站及中国稀土学会年鉴。

    未关注
  •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金属学会(TheChineseSocietyforMetals,简称CSM)成立于1956年11月26日。是由冶金、材料科学技术工作者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性、科普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是党和政府联系冶金、材料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我国冶金、材料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冶金行业的科技组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中国金属学会的宗旨是:坚持为冶金、材料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促进冶金、材料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冶金、材料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冶金、材料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冶金、材料科技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维护冶金、材料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学会组织,把广大冶金、材料科学技术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金属学会第十届理事会有理事180人,常务理事60人,下设10个工作委员会。学会现有个人会员9万名,单位会员178家,44个专业分会。学会与25个地方金属(冶金)学会保持密切的业务联系。学会办事机构设办公室、综合与培训部、学术工作部、国际联络部、生产技术与书刊部和财务资产部。学会主办和主管的科技期刊共16个。近年来,中国金属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努力提升“四个能力”(服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团结带领广大冶金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任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促进冶金科技人才的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金属学会紧密围绕冶金行业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中中国钢铁年会,炼铁、炼钢-连铸、轧钢和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是定期举办的品牌会议。注重培养和举荐人才,通过学会渠道多人成为中国工程院或中国科学院院士,多人获得光华奖、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学会继续教育和科普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每年举办的“冶金高级研修班”、“全国冶金科技周”、“全国科普日”已成为品牌活动。学会组织编写出版多种科技图书、专著、手册、继续教育和科普教育教材、学术论文集等。中国金属学会与国外学术组织有着广泛联系,并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10多个学术团体建立了双边、多边交流和合作关系;与中国台湾钢铁行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金属学会设立了“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医学奖”,还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合作共同设立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

    未关注
  • 返朴

    未关注
没这个人

桐乡市大麻镇科协-测试

加好友

个人资料

真实姓名
没这个人
性别
行业/方向
机构组织
我的身份
其他
就职单位
桐乡市大麻镇科协
职位
测试
个人签名
天气好热

更多话题 全部>